〔创建思考〕
让思想展翅 用脚步笃行
——学习习近平同志《摆脱贫困》一书有感
詹勇
近来学习习近平同志《摆脱贫困》一书,细细研读,颇有感想,深受启发。结合书中提出的“思想脱贫”、“四下基层”、“弱鸟先飞”、“水滴穿石”四个重要观点,就邵武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谈几点感想体会。
创建文明城市首要“创”在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弱鸟如何先飞》一文中指出,“地方贫困,观念不能贫困”。2012年,邵武提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目标时,全市上下反响强烈。有人不理解,有人不赞成,认为目标提得不现实,自卑、自怨、自嘲,畏难情绪比较严重。如今,邵武提出新一轮(2015-2017年)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如何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和自信心,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事实上,我们可以从《建设好贫困地区的精神文明》一文中获得思想的力量——“真正的社会主义不能仅仅理解为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还必须有高度发展的精神文明——一方面要让人民过上比较富足的生活,另一方面要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脱贫致富”。邵武经济虽欠发达,但一定要纠正先发展经济、后展精神文明的错误认识,更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去换取经济一时的发展。创建文明城市,推动的是发展,提高的是素质,优化的是环境,最终受益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创建文明城市,就是抓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就是抓人的全面发展,要着眼于城市建设和百姓福祉,把创建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重过程、求实效,不走捷径、不做表面文章,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创建文明城市关键“创”在行动。邵武城市文明创建的差距不仅仅表现在经济指标、城市基础设施上,更多地表现在市民素质、城市管理、社会秩序和公共环境上。相对于两个文明发展都上进的沿海城市,确是一只“弱鸟”,振翅乏力,难企高云。“弱鸟”也可“先飞”。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时就提出了“弱鸟先飞”的理念。他指出,要敢于正视自身“弱”的现状,贯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拿出“先飞”的行动要求,抓好精神文明建设。虽然邵武创城弱势明显,但创建工作起步早、起点高、基础比较扎实,可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着力点,进一步化薄弱环节为后发优势,立足实际,咬定青山不放松,持之以恒,真抓实干,敢于“弱鸟先飞”,同时还要飞得高远。党员、干部带头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正视现实,坚定信心,积极探索创新文明城市创建的工作机制、方式和载体,使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常抓常新、充满生机活力。
创建文明城市重点“创”在基层。“四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1988年在宁德地委工作时大力倡导并形成的工作制度。“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我们必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加精神文明建设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人民群众是创城的主体,市民的参与程度决定着创城工作的实效。只有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好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群众的创建热情,才能保证创建工作不竭的动力和源泉。抓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践行“四下基层”的工作方法,俯下身来,接好地气,听民声、察民意、访民苦,了解群众的真实诉求,真正办好为民实事,发挥好群众在创建中的主体作用。市文明委领导要带头深入基层,实地调研,民主决策,科学规划。坚持“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贴近群众抓创建,“多办使群众满意和高兴的事情”,通过创建改善民生,促进和谐。
创建文明城市着力“创”在过程。习近平同志在《建设好贫困地区的精神文明》一文中指出,“精神文明建设又必将是‘滴水穿石’的一种过程。面对创建严峻的外部竞争压力和自身的薄弱环节,我们“不能只热衷于做质变的突破工作,而要注重做量变的积累工作”,“像接力赛一样,一棒一棒接着干下去”。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一步一个脚印,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的实施,要有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责任感,要有攻坚破难,真抓实干的坚韧劲,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克服畏难情绪,发扬首创精神,提升创建“精、气、神”,把创建过程转化为为老百姓谋福利、办实事的民心工程。
学习重在实践,贵在运用。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实际,发挥“铁心拼搏,争创一流”的邵武精神,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真正从思想上脱贫,牢固树立弱鸟先飞的意识,密切联系群众,发挥群众创建的主体作用,以滴水穿石般的精神,切实推动邵武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创建实效。 (作者系邵武市委常委、宣传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