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
(截至2015年1月30日)
厦门部分已捐献遗体人员:
阙晓梅、陈安尼、蒋子英、董维武、郑仁贵、何丽琬、郑锦荣、潘天元、刘颜环、杨选恭、周家胜、杨跃进、赵雷、孙金灿、孙亚娥、邱俊卿、黄存仁、吴美卿、吴杰、芮鹤九、陈如栋、田皓洲、林祖民、黄吉平、孟凡强、王双山、徐秀桂、李正军、陈冬红、黄淑贝、白丁才、庄奕华、任伋、陈月芬、郭玉珍、王元、杨秀珍、陈景星、陈水扬、林茂龙、孙在秀、周寿康、陈世财、赵玉艳、王宝卿、林亚芬、张在、廖六军、胡月英、刘锋、吴绍水、宋水源、郭潭英、林朱达
厦门部分已捐献器官(含眼角膜)人员:
阙晓梅、蒋子英、郑雅英、何丽琬、阮查某、赵雷、余志顺、吴杰、芮鹤九、陈如栋、田皓洲、林祖民、黄吉平、何琳、李正军、陈冬红、黄淑贝、王俊杰、庄奕华、陈月芬、王志航、安跃明、陈景星、蒋舜哲、陈凤娥、孙在秀、周寿康、赵玉艳、张松、汪煌圣、林亚芬、张在、廖六军、李佳鑫、叶素卿、胡月英、刘锋、吴绍水、匡素兰、宋水源、郭潭英、林朱达
寄语
市红十字会副会长俞娟:
让博爱精神永驻
器官捐献能为患者带来健康和新生的福音,遗体捐献对促进医学科学事业发展意义重大,眼角膜移植手术是“角膜盲”患者复明的唯一希望,红十字“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也因为捐献者的善举再获弘扬。虽然这项工作在厦门还不普遍,但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希望有更多机构和个人加入到推动捐献工作的行列中,用善行义举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造福更多人,让博爱精神永驻人间。
心声
刘先生:人走了,什么都带不走,不如全部捐献出来,为社会留点有用的东西。妻子、身边的好朋友们,也从最初的不理解,到后来支持我并做出了同样的捐献决定。
(刘先生1997年开始参加无偿献血,2009年自愿登记捐献遗体和器官,是一名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
器官捐献者汪煌圣的妻子马女士:丈夫在世时,我们看到报纸上有捐献器官的报道,他说,这样做很好,能够挽救更多不幸的家庭。他去世前的那两个晚上,我趴在他耳边告诉他:万一最后你真的走了,我们就把你的器官和眼角膜捐出来帮助更多的病人吧!我相信他在内心深处听到了。
(汪煌圣是我市首例因车祸去世的器官捐献者。去年的一场车祸,导致他因受创太重、医治无效走向了生命的终点。家人经过慎重考虑,与市红十字会联系,决定捐献出他的部分器官和眼角膜。)
器官捐献者廖六军的爸爸:看到孩子捐出来的器官、眼角膜能用在别人的身上,就当是儿子还活着,这样对我们也是一个安慰。
(廖六军是我市第8例器官捐献者,他的肝、肾、角膜等至少造福了5名患者。去年7月,26岁的廖六军因意外摔伤,病情恶化不幸去世。眼看儿子生存希望渺茫,廖六军父母商量后决定为儿子最后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他们主动与市红十字会取得联系,签署了器官、遗体捐赠协议。)
名片
厦门市遗体与器官捐献纪念园:位于海沧区文圃山恩泽园,占地450平方米,2009年12月纪念园主题雕塑“生命之树常青”揭碑,纪念园外侧的纪念碑上刻有每位捐献者的名字。
厦门市遗体与器官捐献文化馆:2011年12月开馆,是国内首个遗体与器官捐献文化馆,占地140平方米,主要介绍各国(地)遗体器官捐献的不同政策、文化和理念。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5-02-02厦门捐献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生命在爱和奉献中延续
- 2015-01-30湖南政协主席:不喊口号不违民意 脚踏实地奉献良策
- 2015-01-24省博启动华侨华人爱国奉献展筹备 9月将在榕展出
- 2015-01-21为了清水润北方——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人民的奉献
- 2015-01-14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