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板凳”队员通过表演双簧,声情并茂地宣讲依法治国。
“小板凳”所到之处,都受到基层群众欢迎。
东南网1月3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王国萍 吴旭涛)
阅读提示:柘荣县村镇人少、分散,老人和小孩多,如何宣传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宁德市委宣传部的倡导、支持下,该县结合实际探索创新,在每个乡镇组建“小板凳”宣讲队。他们常年活跃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不仅宣传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还成为排解纠纷的“和事佬”和民意的“传声筒”,拉近了干群之间的距离。
“山青青,水蓝蓝,福建长寿第一乡。”23日下午3点,柘荣县双城镇溪坪社区陈氏大宅内,双城镇“小板凳”宣讲活动准时开始。
舞台就设在陈氏大宅的客厅,观众是大宅附近的村民。天井内摆上十几张小板凳,节目就这样上演了。
宣讲队队长兼主持人陈艳讲了一段柘荣时事之后,四人快板《五特好柘荣》登场。这是每场的保留节目,把太子参、有机茶、马仙姑、生态养生城、海西药城这五张柘荣的“名片”,用快板的形式宣讲了一遍。
快板结束,双簧上演。虽然讲的是依法治国的内容,但是演员口才好,演技好,还能表演变脸,观众看得津津有味。
第三个节目则是评话,讲述明代七品荣身郑宗远乐善好施的故事。
节目最后,主持人提醒大家:“我们要拿什么献给柘荣建县70周年?其实,我们注意环境卫生,和谐互助,就是给家乡最好的礼物了。”
整场节目不到半个小时。时间虽短,其中却饱含着许多人的心血。
组建“小板凳”,村民在哪就搬到哪
表演结束后,溪坪社区几位村民和双城镇“小板凳”宣讲队的队员们围坐在一起,聊了起来。
“我第一次听,虽然讲的都是遵纪守法、做人的道理,但讲得很有趣,寓教于乐。”蜂农陈春寿说。
“《五特好柘荣》讲得好!我们很多人在柘荣生活了几十年,也说不全柘荣的特色,用快板来讲,一听就能记住。”住在陈氏大宅内的陈忠鸣大伯说,现在“小板凳”遍地开花,夜晚街头巷尾常能听到乐声响起。
从台上下来,68岁的宣讲队副队长张永新顺手摘掉了套在头上的小辫子,这是他表演双簧的道具。自从加入了“小板凳”,他就学起了魔术和双簧,让自己的节目更受观众欢迎。
“有时候,我们编的节目不够好看,大家就会提意见,所以我们的节目要尽量生动活泼。就算是严肃的法律知识,也要用双簧演出来,让大家在欢笑中理解。”张永新说,他负责编节目,自己也演,从中得到了乐趣。不过对他们这些老人家来说,记忆力欠佳,背台词是道坎,因此编的节目求短求快,每个人讲几句,几个人换着讲。
“我们有20多名队员,大多数是已经退休的志愿者,出于兴趣爱好组织在一起。表演的内容很多,有双簧、变脸、快板、舞蹈、民乐合奏等等,一般都在公园、社区、农家大院、田间地头等处演出,哪儿人多,我们就去哪儿。”陈艳介绍,宣讲队从2012年成立起,每年大概演20多场。根据场所的不同,他们宣讲的方式也不一样。“如果是在民宅、田间地头演,我们就派几个人组成‘轻骑兵’,和当地村民聊天、拉家常,他们需要什么,想知道什么,我们就宣讲什么,比如办证要找什么部门、走什么程序等。有时候,他们问的我们也不知道,就回来咨询,了解了再告诉他们。如果在社区、学校演,参与演出的队员就会多一些,但也不铺张。”陈艳说。
柘荣县委宣传部长郑峰介绍,该县村镇分散,人口外流多,之前的宣传教育工作不容易开展。而柘荣县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在农村社区活跃着许多草根人才,他们能说会道,颇为群众喜闻乐见。如何把他们组织起来,在宣传教育工作中发挥特长?于是“小板凳”宣讲队诞生了。
“一般由宣传部和乡镇提供政策资料,宣讲队改编,自导自演。群众在哪里讲堂就在哪里,人群集聚场所都是讲堂,把宣讲送进千家万户。听众少则十几人,多则上百人。一年下来,‘小板凳’的宣讲有近千场。”郑峰说。
传播正能量,谁有困难就帮助谁
“小板凳”既是政策的宣传者,也是民意的搜集者。因为和相关部门走得近、合作紧,他们往往成为民意的“传声筒”,这几年来,帮助群众解决了不少困难。
去年,双城镇“小板凳”宣讲队到上城社区宣讲。有群众向他们反映,社区有好几个孩子在柘荣县城郊中心校上学,他们因为父母外出务工成为留守儿童。这些孩子有的经济困难,有的与父母沟通少,这都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听了群众的反映,我们把情况向社区党代表工作室汇报。通过调查发现,在城郊中心校,这样的孩子有上百人。经过多方协调,柘荣县发改局、环保局等单位积极参与,为困难学生助学、资助早餐、捐赠衣服等。”陈艳说,“学校还成立了爱心妈妈屋,宣讲队通过牵线搭桥,发动老师、社会人士与这些孩子结对子,常常带他们回家吃饭,关心爱护他们。目前城郊中心校已经获得‘全国基层示范儿童之家’称号。”
来自楮坪乡的宣讲员郑养其有评书特长,专讲乐善好施的明代乡贤郑宗远的故事。因为讲得有声有色,他在附近小有名气。2013年春节,一位在江西从事医药生意的郑氏乡贤,回乡后听了郑养其的评书,被家族先辈的无私奉献深深打动,于是向家乡捐赠了100万元。
“小板凳”的正能量故事还有许多。去年5月,溪坪社区进行改造,“小板凳”组织好内容,以双簧的形式宣讲征地政策,让老百姓了解征收补偿是按国家规定进行的,许多村民都表示了支持;去年10月,落户新政实施了,双城镇流动人口多,许多小孩需要上户口,于是“小板凳”连夜编了节目,让群众了解新的落户政策……
“由土生土长、见多识广的草根‘和事佬’担任‘小板凳’宣讲员,非常有效。他们善于运用土话等群众语言解决邻里纠纷、化解民间矛盾,宣讲拿捏到位,句句落在情分上,暖在心窝里,实现法与理、法与情的结合。”双城镇党委书记范世针说。
机制促提升,打造思想工作抓手
“小板凳”也带给了宣讲队员们许多收获,让他们愿意一直讲下去。
“自从参加了宣讲队,我的家庭更和谐了。”宣讲员李跃飞乐呵呵地说,“我老婆原先爱打麻将,上网成瘾,我们因此常常闹矛盾。后来,她加入了宣讲队,把我也拉进来了。现在哪有时间打麻将,任务一来,我们就开始背台词,她还把台词抄好几份,床头贴一份,梳妆台上贴一份。真感谢宣讲队,现在我们俩又有共同语言了。”
张永新则把自己大多数时间放到了节目编排和表演上。他说:“我们都是文艺爱好者,退休后想多发挥余热,不求报酬不求名,有任务我就立刻上。”
“目前,全县‘小板凳’的运转情况总体不错,但也存在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而且农村地区广大,很难全部辐射。去年全年演出约1000场,今年还将增加场次,扩大覆盖面。”郑峰说。
据介绍,为推进“小板凳”持续、更好地发挥作用,柘荣县在机制保障上寻求突破。该县组建了“小板凳”宣讲队指导小组,组织宣讲骨干集中学习培训,指导编写宣讲提纲和内容;定期召开现场观摩交流会,让“小板凳”相互学习与交流;建立宣讲情况信息采集制度,强化宣讲效果评估考核激励机制,并对宣讲成员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及时调整补充宣讲力量。同时,还把乡镇“小板凳”宣讲工作纳入县委对乡镇年度党建工作量化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场场清新朴实的宣讲,融入了传统的道德文化、文明的生活风尚、昂扬的创业激情、欢快的娱乐生活,蕴含着形势政策的大道理,搭建起广大基层群众学习形势政策‘直通车’。”郑峰说。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2-06-08城厢区整合文化资源 服务群众精神生活
- 2011-11-09底层老百姓贫瘠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组图)
- 2011-07-04光泽县让 “红色经典”丰富党员的精神生活
- 2010-06-17南靖县:节日文化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
- 2007-09-22让道德之烛光照中国人的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