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月2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项裕兴)清流县嵩口镇有个远近闻名的渔业村,叫沧龙村。村民们利用荒地建起鱼塘养鱼卖鱼,十几年经营,客户来自五湖四海,目前全村养殖面积3500余亩,产值达3500万元,渔民人均年收入2.3万元。
养殖业有一定风险,沧龙村民这些年能越做越大,靠的是什么?听完村民们讲述,记者得到的答案是:诚信二字。
有诚信沧龙鱼游四方
鱼上市的时节,沧龙村的渔民很忙,养殖户黄光荣的手机不停地响着。“原先还没有等到鱼上市的时候,我便要开始联系批发商,现在我不用愁了,因为认识了三明一位姓邱的批
发商。他承诺,池塘的鱼,他全部包收购。这其中有一段故事嘞!”老黄谈了开来。
2013年冬天,黄光荣的鱼上市,刚好被三明从事水产批发的邱老板看中,谈好价钱后,老黄便组织乡亲帮助捕捞,等到鱼装上车的时候,天色已经晚了,邱老板因要将货马上送到三明,便急匆匆地开车走了。
累了一天的老黄正高兴数着收入时,发现邱老板的钱包和账本落在他家里,打开钱包一看,里面还有几千元钱。当时,老黄立即骑上摩托车追邱老板。
这段小插曲,让邱老板认准了黄光荣这个朋友,一到鱼上市的季节,邱老板总是想着他。
讲信用金融资金入鱼塘
“咔咔……”伴随着自动饲料投放机发出的阵阵响声,颗粒状的鱼饲料被均匀地抛向池塘远处,成群的草
鱼、鲤鱼不断聚拢过来,水面上黑压压的一片,“再过几天,又有一批草鱼可以卖了。”沧龙村陈正斌的池塘也是一派鱼跃人欢的景象。
“鱼长势良好,多亏了清流信用联社的资金帮助。”陈正斌说道,他有60亩鱼塘,鱼处于生长期时,每天投料大概要3000多元,这要不少的投入,虽然这几年养鱼赚了钱,但资金还是有缺口。
如何解决生产发展资金难题?县信用联社根据清流农业产业发展特点,推出信用贷款,农户只要没有不良记录,便可申请每户3万元的信用贷款。陈正斌提出了申请,不到几个小时的时间便拿到了贷款。
此外,陈正斌还通过三户联保的形式,又贷到了10万元,有了13万元,陈正斌鱼的“口粮”有保障了。
“因为讲信用,银行的贷款好办。”陈正斌说,“几年前,村里有几个养殖户,因不按时交银行利息,导致
不良记录的产生,现在他们想贷款也难。”
有了这教训,村民都非常注意,还特意在银行开通短信,提醒自己按时付息或还款。这几年村里再没有出现欠款不还的现象。
因讲信用,又是农民致富产业,县信用联社也创新举措打出一套组合拳,批准该村龙峰渔业合作社110万元的授信贷款,同时在村里成立村级担保基金,沧龙村被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授予“信用村”的称号。目前,信用社已在村里发放71笔贷款共314万元用于支持该村的渔业发展。
靠诚信呵护品牌
10多年的养殖经验,使得沧龙村成为清流典型的渔业专业村,沧龙溪鱼被国家农业部评为无公害产品,不仅在质上有保障,量上也很可观。可就是这样,因为不能准时交货,沧龙人也吃过亏。
沧龙村是库区整体移民村。40年前,因为水电站建设,近170户库区移民家庭安置于此。
在2004年之前,从沧龙到嵩口镇是黄泥巴路。“一下雨,空车都很难开得进去,更别说是装满鱼的货车了。”陈志明回忆,下雨天,很多客户只能在嵩口镇上等,不少人等不了只好空手而回。不少批发商抱怨他们不守信用,不能准时交货,若能交货,也会被压价。2004年,通过各级政府和移民局的资金扶持,村里修起了水泥路。为了修路,村民们也有钱出钱,有工出工,损坏的农田一分钱赔偿都不要。路好了,车能直接开到鱼塘边,鱼也可以准时运出去,摘掉了不守信用的帽子,沧龙的渔业发展也越来越好。
如今,诚信作为立村之本已写进了沧龙的村规民约里。村民们都有了默契,来沧龙批鱼的客商源源不断。现如今,批发商到沧龙调货,连秤子都不看了。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5-01-21“一看一扫”便知商家信誉 晋江星级文明诚信商户挂牌
- 2015-01-16龙海评定一批“信用村” 推动农村诚信体系建设
- 2015-01-16晋江诚信商户诚信等级可“变现”
- 2015-01-15龙海评定一批“信用村” 推动农村诚信体系建设
- 2015-01-06晋江首推“诚信二维码”扫一扫即可知商家底细
- 2015-01-05让诚信成为开门就能感受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