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域外文明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道德建设频道> 综合资讯 > 正文
“不能让年轻的生命遗落在寒冷的冬天!”
http://wmf.fjsen.com 2015-01-23 14:45:10 魏桂莲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1月2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魏桂莲)1月9日,本报民生版刊发了《寒风中母女求助 幸遇好心人援手》 一文,引起了各方的关注。转载本报报道的微博、微信迅速流传。许多读者打电话到报社,表示要为患者郑秋龙捐款,有的为他提供最权威的救治信息。截至1月20日,捐款已超过23万元。

郑太顺是第一个捐款的人,也是捐款最多的人。他告诉记者,他的同事、朋友甚至客户看到报道后,纷纷打电话询问文中的那个好心人是不是他,表示愿意向他学习,为病人献上自己的绵薄之力。他对记者说:“好事就要做到底。开了好头,就希望能有好结果。”

11日,福州爱心人士张道成利用微博转发报道,并在微博中写道:“一面是漫长而令人焦急的等待,一面是死神步步紧逼的身影!博友们行动起来,不能让年轻的生命遗落在寒冷的冬天!这一刻,你是亲人,我是亲人,我们大家都是亲人!”

不少微博名人如“奉命回国”、“金箍棒”等都参与了转播。截至目前,微博阅读量已突破4万条,转发与评论达1000多条。

长乐论坛版主看到报道后,通过论坛转发文章,呼吁网友们为乡亲捐款,并将博友们的捐款送到病人床前。

福清草根慈善家薛建波看到报道后,第一时间致电本报,了解病人的情况,并将自己的一份心意送到医院。他在信封上留言:“我也是一个孩子的父亲,孩子的病痛做父母的最懂。希望郑秋龙快点好起来!”

郑燕珠说,《福建日报》文章刊发后,不少市民到医院看望郑秋龙,有的放下钱就走,有的送来了营养品,有的坐早班车把钱送到医院。

一场由好心人郑太顺引发的爱心接力由此展开——

文章发出来的当晚,长乐的郑秋芳就打来电话告诉郑家不要着急,第二天一早,她就坐早班车赶到医院,为郑家送来2000元爱心款。

10日上午,福州的张枝钦老师和他的几个亲戚朋友来到医院,送上一万元。

10日下午,卓孟红老师不仅送来了第一笔钱,还拿着报纸去募捐,募捐一点就送来一点,几乎天天往医院跑。

11日,郑爱慈先生将亲朋好友们凑的一万元钱送到医院。还有李鹤先生也发动身边的人捐了近万元。

12日,连江的智浩先生发动乡亲捐了5.6万元,从连江赶送到医院。

华侨郑玲女士在朋友的单位玩,无意中看到报纸,立即赶到医院,将身上所有的钱都捐出来。

郑燕珠所在村的村支书看到报纸,马上召集村干部讨论为郑家捐款。

长乐路遥马拉松俱乐部的王家豪队长,带着几名队友捐出3700元,从长乐赶来医院。

郑燕珠告诉记者,有一天,天还下着雨,福州市两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退休职工将500元爱心款打入郑秋龙的账户。“这是两位已退休的老工人,他们的工资很低,却顶着寒风,赶到银行,把钱打到红十字会的爱心账户。和所有关注郑秋龙的人一样,她们希望我弟弟快快好起来!”谈到这笔爱心捐款,郑燕珠的声音有些哽咽。

众手齐援解危难。在短短10天内,福州的爱心人士援手相助,100元、500元、1000元、1万元、5万元……一笔笔善款从四面八方涌来,截至1月20日,捐款已超过23万元。

据郑秋龙的主治医生介绍,医院对郑秋龙第一次化疗出现的感染做了紧急处理,目前他的体热完全退去,病情基本得到控制,现在处于第二次化疗后的修养期。为了节省开支,医院建议他回家修养,等待下一次化疗和相关治疗。

郑燕珠现在辞职在家照顾郑秋龙。“弟弟完全退烧了,情况有了好转,精神好了很多,这让我们一家暂时松了一口气。”郑燕珠说,“社会上有这么多爱心人士关心、帮助我弟弟,让我们感到非常温暖。”她希望借助 《福建日报》 向好心人道一声感谢,祝愿所有好心人心想事成。

“不能让年轻的生命遗落在寒冷的冬天!”在此,我们倡议市民,您所捐助的每一分钱都饱含着无价的爱心,都将化成一缕缕阳光,汇成一股股甘泉,给郑秋龙无限的力量。请联系我们:0591-87095100。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 2015-01-14被救助的是狗,受感动的是人
  • 2014-12-30市民爱心接力救助断指男 手术成功恢复几率较小
  • 2014-12-30公益众筹,破解救助之困
  • 2014-12-30爱洒榕城 福州市启动夜间专项救助流浪人员行动
  • 2014-12-29市民爱心接力救助断指男 手术成功恢复几率较小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