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月2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魏桂莲)1月9日,本报民生版刊发了《寒风中母女求助 幸遇好心人援手》 一文,引起了各方的关注。转载本报报道的微博、微信迅速流传。许多读者打电话到报社,表示要为患者郑秋龙捐款,有的为他提供最权威的救治信息。截至1月20日,捐款已超过23万元。
郑太顺是第一个捐款的人,也是捐款最多的人。他告诉记者,他的同事、朋友甚至客户看到报道后,纷纷打电话询问文中的那个好心人是不是他,表示愿意向他学习,为病人献上自己的绵薄之力。他对记者说:“好事就要做到底。开了好头,就希望能有好结果。”
11日,福州爱心人士张道成利用微博转发报道,并在微博中写道:“一面是漫长而令人焦急的等待,一面是死神步步紧逼的身影!博友们行动起来,不能让年轻的生命遗落在寒冷的冬天!这一刻,你是亲人,我是亲人,我们大家都是亲人!”
不少微博名人如“奉命回国”、“金箍棒”等都参与了转播。截至目前,微博阅读量已突破4万条,转发与评论达1000多条。
长乐论坛版主看到报道后,通过论坛转发文章,呼吁网友们为乡亲捐款,并将博友们的捐款送到病人床前。
福清草根慈善家薛建波看到报道后,第一时间致电本报,了解病人的情况,并将自己的一份心意送到医院。他在信封上留言:“我也是一个孩子的父亲,孩子的病痛做父母的最懂。希望郑秋龙快点好起来!”
郑燕珠说,《福建日报》文章刊发后,不少市民到医院看望郑秋龙,有的放下钱就走,有的送来了营养品,有的坐早班车把钱送到医院。
一场由好心人郑太顺引发的爱心接力由此展开——
文章发出来的当晚,长乐的郑秋芳就打来电话告诉郑家不要着急,第二天一早,她就坐早班车赶到医院,为郑家送来2000元爱心款。
10日上午,福州的张枝钦老师和他的几个亲戚朋友来到医院,送上一万元。
10日下午,卓孟红老师不仅送来了第一笔钱,还拿着报纸去募捐,募捐一点就送来一点,几乎天天往医院跑。
11日,郑爱慈先生将亲朋好友们凑的一万元钱送到医院。还有李鹤先生也发动身边的人捐了近万元。
12日,连江的智浩先生发动乡亲捐了5.6万元,从连江赶送到医院。
华侨郑玲女士在朋友的单位玩,无意中看到报纸,立即赶到医院,将身上所有的钱都捐出来。
郑燕珠所在村的村支书看到报纸,马上召集村干部讨论为郑家捐款。
长乐路遥马拉松俱乐部的王家豪队长,带着几名队友捐出3700元,从长乐赶来医院。
郑燕珠告诉记者,有一天,天还下着雨,福州市两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退休职工将500元爱心款打入郑秋龙的账户。“这是两位已退休的老工人,他们的工资很低,却顶着寒风,赶到银行,把钱打到红十字会的爱心账户。和所有关注郑秋龙的人一样,她们希望我弟弟快快好起来!”谈到这笔爱心捐款,郑燕珠的声音有些哽咽。
众手齐援解危难。在短短10天内,福州的爱心人士援手相助,100元、500元、1000元、1万元、5万元……一笔笔善款从四面八方涌来,截至1月20日,捐款已超过23万元。
据郑秋龙的主治医生介绍,医院对郑秋龙第一次化疗出现的感染做了紧急处理,目前他的体热完全退去,病情基本得到控制,现在处于第二次化疗后的修养期。为了节省开支,医院建议他回家修养,等待下一次化疗和相关治疗。
郑燕珠现在辞职在家照顾郑秋龙。“弟弟完全退烧了,情况有了好转,精神好了很多,这让我们一家暂时松了一口气。”郑燕珠说,“社会上有这么多爱心人士关心、帮助我弟弟,让我们感到非常温暖。”她希望借助 《福建日报》 向好心人道一声感谢,祝愿所有好心人心想事成。
“不能让年轻的生命遗落在寒冷的冬天!”在此,我们倡议市民,您所捐助的每一分钱都饱含着无价的爱心,都将化成一缕缕阳光,汇成一股股甘泉,给郑秋龙无限的力量。请联系我们:0591-87095100。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5-01-14被救助的是狗,受感动的是人
- 2014-12-30市民爱心接力救助断指男 手术成功恢复几率较小
- 2014-12-30公益众筹,破解救助之困
- 2014-12-30爱洒榕城 福州市启动夜间专项救助流浪人员行动
- 2014-12-29市民爱心接力救助断指男 手术成功恢复几率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