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域外文明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道德建设频道> 综合资讯 > 正文
网络慈善三问:慈善触网,噱头还是趋势?
http://wmf.fjsen.com 2015-01-20 10:38:04 潘跃 胡雅婷 贺林平 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二问 严管起来还是放手创新

应允许试错,探索特殊的管理方式与标准

记者:网络慈善未来会是慈善的主流吗?

民政部有关负责人:网上慈善虽刚刚起步,但因其具备传统慈善方式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发展速度却很快,且募捐效果显著。

截至2013年底,与淘宝、腾讯等平台开展合作的慈善组织约400家,在2013年度募得善款约10亿元。当前形式多样的网上慈善的发展,既满足了众多网络善民表达爱心的意愿,又提高了慈善捐赠的数量与效率,推动了慈善事业的延伸与拓展,为促进慈善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将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网络慈善必将成为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王振耀:网络慈善目前还不是主流。当前美国一般年度捐赠额为3000亿美元,网络捐赠只有几十亿美元。中国的网络捐赠目前也只占很小的份额。未来的发展,需要再看一段才能够下结论。总体上说,网上慈善是一种很好的慈善方式,会有着较强的生命力。

钟晓慧:2013年,阿里巴巴发布的国内首份《中国网络捐赠研究报告》显示,已经有5.6亿人次的中国网民参与了网络捐赠。随着80后和90后这些互联网一代逐渐成为捐赠主体,我相信网络捐赠会成为未来中国的捐赠主流,慈善行业的竞争和优胜劣汰不可避免。

记者:对网络慈善应该持怎样的态度?

徐永光:我们需要以极大的热情来欢迎互联网给中国慈善带来的机遇,以宽容、善良之心静观其发展变化;相信群众,他们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和判断力,也有很强的学习、纠错能力。慈善机构、企业在探索中出现点差错、走点弯路也属正常,最可怕的是自己不做事、对新事物一窍不通,还横挑鼻子竖挑眼,结果把一些创新探索的好苗头扼杀于萌芽之中。

王振耀:网络慈善要得到持续健康发展,需要与组织慈善紧密结合起来,需要探索建立起特殊的管理与行为规范。另一方面,网络募捐一定要注意建立起特殊的标准,既要保证公开透明,又要注意保护隐私,还要注意与线下的管理程序合拍。

钟晓慧:网络慈善将导向慈善的民主化和社区化:一是互联网赋予了捐赠者更大的个人选择权利,二是面对互联网海量信息,捐赠者更愿意关注和帮助与自己利益相关,或者引起情感共鸣的事件。这会促使慈善回归到它最初的精神:每个公民基于自愿的精神,帮助社区内那些有需要的人。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文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 2015-01-14“微慈善”,人人都能成为慈善家
  • 2015-01-04永安举办“扶困助残·情满人间”迎新年慈善晚会
  • 2015-01-04漳浦县慈善总会到赤土乡畲族村慰问孤儿
  • 2014-12-26上杭:18栋“慈善爱心屋”让特困群众温暖过冬
  • 2014-12-26上杭“慈善爱心屋”让特困群众温暖过冬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