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域外文明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热评 > 正文
重视和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资源
http://wmf.fjsen.com 2015-01-08 17:27:18 陈桂蓉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切入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优秀文化的关系,强调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是因为,中华传统美德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特殊的作用。

首先,中华传统美德能提升公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感,增强价值判断力。核心价值观是建立在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基础上的。它的践行离不开中国国情、中国背景、中国风格。而以传统美德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它是核心价值观中最具中国国情、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东西,是我们增强价值观自信的前提。中国传统道德建构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核,占据了传统文化的核心地位。这种伦理道德思想通过道德价值观、道德理想、道德信念、道德规范等逐渐深入人心,并化作中华民族的灵魂,成为民族精神之所在。中华传统美德,既重视个人道德品质的锤炼,又重视社会道德规范的践行和整体利益价值的追求,是我们民族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的思想资源。

当下,以中华传统美德为切入点,有利于人们从思想感情上拉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距离,充分发挥中华传统美德在价值认知、认同中的基础性作用。中华民族历来有崇先敬祖的传统,以中华传统美德来凝聚国人,至少与国人的民族心理相契合,人们在感情上难以拒斥这份道德资源。同时也有益于增强民族自信心,树立我们的价值信仰。以中华传统美德为切入点,使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中,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领悟和践行,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其次,中华传统美德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提供有益的参照与借鉴。在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中,有两种范本是不可或缺的。这就是经典范本和经验范本。前者主要用于促进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后者则用于引领价值观的实践。而这两种范本都可以在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找到它的资源。

从经典范本看,中华优秀人文典籍浩如烟海。就道德领域而言,像 《周易》、《礼记》、《论语》、《孟子》、《劝学》、《弟子规》、《孔子家语》、《颜氏家训》、《朱子语类》 等古代经典,到近现代绵延相续的梁启超、王国维、胡适、鲁迅、朱自清等大师之作,无不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它们给国人留下的文化宝藏价值连城。毛泽东曾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予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对民族优秀人文经典的阅读,是与思想巨人的对话。它不仅能够丰富国人的人文知识储备,提升他们文化品位,而且能够增进他们对中华民族的历史了解,培养深厚的民族感情和坚定的民族自信心。

从经验范本看,传统美德的典范人物、典范事迹感天动地、可歌可泣。不论是独善其身还是济世利民,不论是身居卑位还是为官从政,不论是家教家风还是化民成俗,传统美德的典范人物和事迹层出不穷,口口相传。从屈原放逐著 《离骚》 到司马迁忍辱负重、殚精竭虑写 《史记》,其追求真理、求索攻坚的精神令人景仰。从孟轲母择邻断机梭到曾国藩教子尚勤俭、除骄奢,其不图富与贵但求子孙贤的良好家教为人折服。从王充居贫穷不鬻智干禄到文天祥丹心照汗青,其风骨节操催人泪下。尽管这些典范人物、典范事迹有着历史的局限和印迹,但它们为中华民族积聚了丰厚的道德经验范本,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在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树立“中国典范”,认真研究民族典范脱颖而出的社会条件与机制,使学习、效仿经验范本的活动常态化和可持续。

(作者为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首页 上一页 [1] [2] 显示全文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 2014-10-2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什么?
  • 2014-10-2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哪四方面基本内容?
  • 2014-03-24弘扬文明新风尚 践行核心价值
  • 2014-03-11以核心价值凝聚精神动力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