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上海市卫生计生委了解到,截至今天上午11点,外滩踩踏事件中的伤员已有20人经诊治后出院,29人继续在院治疗,其中重伤员减少到9人,个别伤员病情依然危重,仍在抢救治疗中。据了解,继昨日分两批公布35位遇难者名单后,最后一位遇难者身份也于今天上午初步核实,至此,36位遇难者名单全部公布。(1月4日,《中国青年报》)
一场突如其来的踩踏事件,让很多人本来抱着与家人、朋友一起欢乐跨年的美好愿望共同观景,却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来不及告别的永别。36条生命,就那么在跨年的钟声中,再也没有了明天。外滩踩踏事件,是一场欢乐下的悲伤离别:在各种客观因素、主观因素的影响下,一场人间悲剧,在最不该发生的时候发生。
新年的开始与生命的结束,此种对比有些鲜明,对于逝者的悲伤,不能妨碍生者对于明天的期盼。关于城市治理,重大节日的日常管理,这些我们正在重视并且强化的造成灾难的客观因素,以个人之力必然无法转变。但是,“外滩悲剧”固然有客观因素,社会公共安全意识的缺失,也是致命所在。
大部分人的公共安全意识都不是太牢固。不光是此次外滩踩踏事故,从平时节假日的“摩肩继踵”的人流盛况来说,过节日“随心所欲”而不考虑交通和人流状况,还是当前大部分人的选择常态。这种不会错开人流高峰、不会做出最优选择的“拥挤式过节”,也是悲剧产生的原因之一。
缺失自救常识和应对突发危机的措施方法,往往容易造成更大范围的伤害。学过医学的人都知道,当人身伤害发生了之后,第一时间进行救治,往往就是在和“死神”赛跑。不恰当的救助方式,也容易变成索命的“黑白无常”。在外滩踩踏事故中,我们看见了少数人的积极自救,但是更看见了更多人的茫然无措:应对危机,不会一拥而上,只会安于自保;甚至,当看见生命在消逝的时候,只能难受的看着而无力救治。
此种危机面前的无措与无力,不是个人没有学过相应的急救常识和紧急自我保护的错,而是因为我们这个社会对于“公共安全”意识的散漫所致。缺乏官方的培训与社会氛围内的意识引导,让我们的民众在如“地震”等灾害来临的时候,往往不知道怎么样做好自我防护和他人救治,这点我们不如日本;缺乏自我救治的积极性和救治他人的勇敢,让我们的民众在应对“踩踏”事故等多发事故的时候,第一反应很难是及时的找到专业人士救人,在踩踏事故初期救人的只是较为专业的外国医生,说明了这一点。
痛定思痛,要预防“踩踏悲剧”再现,我们需要从健全城市日常管理与公共治理机制入手,此为客观上的“大环境”建设;而要从根本上避免此种悲剧或者将悲剧降为最小,则要从提高公共安全意识着手,提高居民自我防护意识和急救能力,提高社会对于公共安全意识的引导,当安全成为“公共场所”活动或者出行的主流的时候,此种悲剧,也就不会发生了。(特约评论员 隋苑)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3-10-14小孩晋安河边绕过护栏钓螃蟹 家长要提高安全意识
- 2013-04-04加强群众消防安全意识 莆田开展清明防火宣传
- 2013-02-04增强安全意识有招 幼儿园闭学式上演情景剧
- 2012-07-26新华网评:暴雨激发的安全意识能持续多久
- 2012-03-30邵武职专举办法制报告会 增强女生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