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们每天排班在大院里巡逻,查隐患、帮扶邻里,获居民好评
东南网12月9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吕蕴岚/文毛朝青/图)6日上午,福州晋安区站前社区铁建大院里张灯结彩,拉起横幅,仿佛过年一般热闹。一群戴着红袖章的老人列队走过院子,沿途居民们自发地为他们鼓掌喝彩。对大院来说,这是一个喜庆的大日子,因为大院“老人义务巡逻队”成立10周年了。
铁建大院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老式小区,没有物业,且位于火车站附近,治安形势复杂,曾经案件高发。为了大院平安,2004年12月6日,十多位老人成立“义务巡逻队”,轮流排班巡逻。拉起队伍后,他们头三年里抓过一个杀人在逃犯、两个小偷,赶走过3个小偷,此后7年实现小区“零发案”。
如今,这支队伍里有31位老人,最年轻的52岁,最年长的92岁,平均年龄大约为70岁。他们除了巡逻,还爱管大院里的各种闲事,处理过上百起居民意外事故。面对居民们的赞誉,老人们很谦虚,表示只是“做了点小事”。但就是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为大院带来十年的平安和欢乐。
八十岁以上老人,被列为“荣誉队员”
有制度有换届 队伍很“正式”
如今巡逻队的队长是73岁的孙善政。他从一开始就加入巡逻队,2010年被推选为队长。他认为这支队伍能坚持下来,离不开两个法宝:奉献和制度。
队伍成立之初,居民们为老人的热心感动,但也担心他们做不了事。首任队长陈春和几位骨干队员找到社区干部及片警黄拔英当“外援”,大伙儿分析,老人与年轻人相比,有两大优势:首先,老人在这一带生活的时间长,看到生面孔会有警觉性;其次,老人起得早,闲暇时间多,每天在大院里溜达,容易发现问题。警民联手,共同制定出值勤点和巡逻路线,一直沿用至今。
队里的老人大多是铁路系统退休职工,他们认为,虽然巡逻是义务劳动,但这不能成为怠慢“工作”的理由。老人们制定了《全年值勤表》、《值勤纪律》和《会议制度》,规定任何时候都要遵守制度,按月召开总结会。年初定下的值班表,即使是除夕夜,队员也必须在岗位上值勤。制度还规定,队长和队员不是终身制,两年一选。
“没有奉献精神,我们拉不起这支队伍,但没有制度,我们也走不到十年。”孙善政笑称,这些老人不仅是老同事,还是老邻居,相互之间都很了解,“给大院做事,也是给自己做事,谁都不愿意落后”。
铁建大院“老人义务巡逻队”成立10周年
防火患扶老人 各种闲事都管
正如当初分析的那样,巡逻队在大院里溜达的时间长,在紧守门户之余,还消除了不少隐患。大院里住着200多户人家,不少是老人,曾发生过数次煤气泄漏、电线老化蹿出小火苗等事故,多亏了巡逻队员及时发现,报警或联系房主前来处理,避免发生更大的事故。
巡逻队的老人也各有手艺和爱好,胡信煌早年当过机修厂厂长,从闹钟、电扇到高压锅,都能摆弄。他退休后帮居民们修理伞和小电器,解决了不少麻烦事。如今,老胡年过八十,眼力不济,这些活被队友关公础接手了。老关手艺精,脾气也好,时常劝居民们小东西修修还能用,注意节俭,当起了小区义务维修工。
在大院里,不但东西坏了有人修,就是受伤摔倒了也不怕。53栋的杨大姐在家跌倒,右手骨折,又正好没人在家,只能向邻居求救。巡逻队的吴剑章立即上门,送她去医院。一位老太太在楼下闲聊时,突发心脏病,巡逻队员李加兰立即联系120抢救,转危为安。孙善政在巡逻时看到90多岁的任老太在楼梯口摔倒,喊来同伴把老人背回家,后来也时常去探望。大院里的年轻人都说,有了巡逻队,他们无论出门上班还是去旅游,都放心多了。
八十岁以上老人,被列为“荣誉队员”
办球赛制灯谜 他们点子不少
10年里,有人搬家,有人去世,队伍一度壮大到40人,如今剩下31人。在巡逻队里,不是只有冷冰冰的制度和纪律,反而充满温情和乐趣。值勤的老人在大院里站岗、巡逻,挥挥手动动腿当做健身;没有值勤的队员也会到门口的活动区打牌、闲聊,顺便帮忙盯着进出的人员。遇到街道组织“芒果节”,老人们想点子,动手做作品,连续5年获得奖项。每年元宵节,老友们更是兴奋,动手做花灯,制灯谜,组织乒乓球赛和游园活动,热闹非凡。
队里有人生病了,大伙儿都会上门看望。对老人来说,老友的陪伴和关怀,有时比儿女更贴心。也正因为这样,不少老人上了岁数,无法巡逻,仍不愿离开巡逻队。孙善政他们想出一个解决办法,将80岁以上的老人列为“荣誉队员”,不必巡逻,欢迎他们来参加活动。这次十周年庆,8位荣誉队员前排就座,胸佩大红花,老人们倍感自豪。
74岁的王石兵是巡逻队的“笔杆子”,在西北工作多年,定居福州。这次,整理十周年的资料,老王潸然泪下:“我想我们这支队伍应该不会有下一个十年,也许人不在了,也许大院都拆迁不在了。”老人们“小心翼翼”地希望,还能再为大家巡逻5年。
八十岁以上老人,被列为“荣誉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