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村医"邓章荣
不论乱风下雨,烈日严寒,一条3公里的路,他每天要走两趟,有时甚至要走七八趟,如今,他已"走"了8年;他的手机成了村民的求医热线,一个电话他就会背起出诊箱上门。他就是沙县夏茂镇溪口村的"巡诊村医"邓章荣。
邓章荣本是沙县夏茂镇岩观村的村医。1977年,邓章荣17岁,迫于生计,辍学后,没有一点医学基础知识的他,到沙县夏茂镇卫生院培训了15天后成了当地的一名村医。1979年,他又到三明卫校参加了半年的基础医学知识培训。"经过半年的学习培训,自己对行医才算有了粗浅的了解,但还远远不够。"邓章荣回忆说。
治病救人可不是闹着玩的。要想当好村医,邓章荣深知自己的医学水平急需提高。通过学了点皮毛的邓章荣购买了大量医学书籍,回家恶补医学基础、临床医学等知识。"我的医术高一点,病人的痛苦就少一点"。这是邓章荣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不断钻研业务,每一个病人,他都认真诊断,尽量多地掌握第一手临床资料。渐渐地,邓章荣的诊断水平也提高了。
2006年,邻村溪口村发生了一件让村民很失望的事,村里的村医中风了。此后,溪口村也就没有了自己的村医。村民的头疼脑热只好到镇卫生院,或者到岩观村找邓章荣瞧睢。
溪口村离岩观村3公里,不远也不近。邓章荣性格和蔼,人缘很好。找他看病的溪口村村民试探他,能否把他们村700多名村民的头疼脑热也都给包了。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邓章荣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从此,溪口村到岩观村3公里的乡间道路上,每天,都有邓章荣骑着摩托车的身影。摩托车上大包小包,装备有50多种药物,听到摩托车的声音,就知道邓章荣来了,村民也因此给他起了一个绰号:"摩托村医"。
邓章荣每天两趟到溪口村巡诊,有时碰到急诊,病号多时,甚至要走七八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邓章荣不在出诊,就是在出诊的路上,风雨无阻,如今,他已在这条道上"走"了8年。为何从不间断,邓章荣说:"当地村民信任我,作为一名村医,看病是份内的事,不能失信是自己做人的原则。"
今年4月的一个雨天,邓章荣在巡诊的路上,为躲避一辆货车,不小心摩托车压在脚上,血肿后一只脚无法走路。第二天,家人劝他在家休息就别出诊了。邓章荣说:"每天两次这是定下的老规矩,不能变,这时节又是上呼吸道感染的多发季节,病号多,不能让溪口村的村民白等了。"话音刚落,邓章荣骑着车又上路了。那天,邓章荣拐着脚上门看了7个病人,回到家里已是深夜。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11-27病重老人深夜独坐街头 暖心好人陪伴送其回家
- 2014-11-25请为好人点赞
- 2014-11-25让“好人会有好报”成为社会的一面镜子
- 2014-11-25好人邵建波用大爱推动社会的文明
- 2014-11-25"好战士"荣登"好人365"封面人物 福建全媒体融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