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的家乡戏”网上展播活动在中国文明网正如火如荼的开展。翻开各地具有代表性的“家乡戏”,我们发现味道十足,韵味十足。这些经典的地方特色家乡戏,不仅仅历史久远,而且好多都以家乡的味道,述说了家乡的文明与传承。(中国文明网)
在现代化科技铺天盖地而来的城市建设的热潮里,城市文明正在随着城市经济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地方在缓解了“经济基础”这一基本需求之后,开始谋求长远发展,谋求城市整体水平的综合发展。
逐渐完善的硬件设备彰显了创建文明城市的成就。看着日渐干净整洁的城市,文明有序的秩序,积极向上的公民,我们能感觉到一个个城市都在努力提升自己,增强内涵。而作为城市的主宰的的民众,能够积极投身到城市文明创建中,颇有“一腔热血”的青春情怀。
但是,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本意虽好,还是出现了一些小问题。比如,文明城市创建的过程中过于注重物质建设,传统文化建设并不到位;比如,文明城市创建的过程中对于当地的风土民情掌握不够,导致城市的建设与民众的需求不能完全一致;比如,文明城市创建过于注重“量”,在文化建设上的“质”略显不足。
这些小问题,不能成为文明城市创建的“软肋”。看着家乡戏在全国的展播,笔者突然想到,在城市文明创建过程中,能不能将“地方味儿”的创建当做重点,再造一些有特色的家乡文化?
取材于地方的家乡文化,具有无与伦比的传播优势。“故乡的歌是一支悠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还记得席慕蓉的乡愁,曾经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还记得于右任老先生的乡愁,豪迈中带着遗憾;“回不去的家乡,找不见的村庄”,还记得城镇化建设中的乡愁,迷失中却又带着美好。家乡文化,往往代表着家乡人民的所思所盼,可以说是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寄托对于家乡的遥远思念的一种表达形式,必然会随着子女走遍大江南北,并且传承后代。所以,家乡文化的传播优势,也是家乡文明的传播优势。
家乡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助于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很多地方的特色传统都有悠久的历史,并且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衍生、不断创新的。就拿京剧、黄梅戏、皮影戏等一些经典而又广为人知的“家乡味儿”表现形式来看,不同点就是很具有地方代表性并且特色味道明显,相同点则是都浓缩了纯粹的传统文化精粹。将弘扬传统文化由口号变为实际行动,其实结合文明创建,在地方有组织、有目的、有水准的推进地方特色文化这一表现形式,往往比宣传的效果更好。试想,老人们悠闲地哼两句传统歌谣或者传统戏剧,岂不是对子孙的印象更为深刻?
家乡文化的铺开,摊子可以不大,质量却必须精致。城市建设可以借鉴,但是本土文化则容不得太多的借鉴,具有文明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家乡文化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致。只有精致的东西,才能被家乡人广为接受,并且迅速落地生根,进而不断地自我繁衍,自我提升,进而在文明城市的创建过程中,造就无可比拟的永恒文明。
家乡自信成就区域自信,区域自信挺起民族自豪,民族自豪撑起文明传承。不妨在城市文明创建过程中,多加点文化的“地方味”吧,让城市文明创建有载体,有支撑,更有灵魂。(江寻)
责任编辑: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