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本书我要好好看看。”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历史文化名城山东曲阜参观考察,对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主编的《论语诠解》和《孔子家语通解》两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考察期间,总书记以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振奋中华民族精神,作了重要讲话,发表了一系列精辟见解。(11月25日《光明日报》)
山东作为儒家思想的渊源之地,向来就以文化著称。而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传统文化应该以何种姿态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一般来说,传统文化必须有着与时俱进的勇气和魄力,只有如此,才能让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也只有如此,传统文化的魅力才能发挥出来。就像儒家学说一样,历经无数的风雨变化,能够流传至今已经说明了其魅力所在。而现代社会的秩序维持仍旧需要传统文化的辅佐,因为从传统文化中不仅能够发现传统秩序的影子,更多的乃是诸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的呈现形式。既然如此,我们就不能不拥有这样的期待,让传统文化在与时俱进的道路上更加活色生香。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样的古训其实在现代社会一样适用。尤其是在城镇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很多农村人开始到城市中务工,而农村也就成了一个“空心化”的地方,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成为了社会问题。对于这样的问题到底应该如何破解,这样的古训就带来了一个契机:只有照顾好自己的老人,才能在这样的基础上也照顾周围的老人;只有照顾好自己的孩子,才能在这样的基础上也照顾别人的孩子。自己的老人和自己的孩子,每个人都会悉心照顾,但是对于别人的老人和孩子是否也能同样对待呢?这是古训的传统文化提出的课题,也方便我们在现实世界中寻找答案。
赋予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的色彩,重要的过程不是全盘吸收,而是不断扬弃。即将传统文化中符合现代社会发展潮流和趋势的内容进行发扬光大,对存在瑕疵的内容进行割舍。比如“忠君爱国”是每一个传统社会文人志士都憧憬的最高目标,在封建时代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但是,在现代社会中就必须对这样的传统观念有一个扬弃的过程,即将“爱国”的思想发扬光大,将“忠君”尤其是“愚忠”的思维剥离掉。因为“爱国”的观念无论是在封建时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延续文化传统才能不让传统断流,在这样的延续过程中我们不能照单全收,需要进行分析思考。传统文化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必须与时代的洪流相结合,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活色生香的目的。而对于每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来说,赋予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的内容不仅是一种要求,更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只有每个人都尽心尽力,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解读,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颜色,才能期待着其出现活色生香的一天。(特约评论员 苏彦)
责任编辑: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