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安徽蚌埠市一名六旬“空巢老人”独自死在家里,一周后才被邻居发现。据了解,老人有两名女儿,但都不在身边,老人嗜好养犬,家里曾养了近十条狗。在老人死后,尸体遭到了他所养的群犬的分食。(11月24日《安徽商报》)
这则新闻看后不仅让人同情痛心,更让人引发对“空巢老人”关爱的问题。就拿福建来说,据《2013年福建省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福建省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476万人,其中空巢老人有107.69万人,这个数据每年都在递增。严峻的养老问题,将政府及老人的子女推向风口浪尖。一时间,各方想破脑袋推出各种方式给老人提供各种社会照料,如养老机构、居家养老等,却恰恰忽视了养老主体——老人的声音,他们想怎么度过晚年?
近年来,笔者一直在关注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发现这些不管是呆在养老机构的还是居家养老的老人,比起物质需求来说,精神需求更紧要。而缺乏交际交流对象成了他们空虚、不安甚至厌世等心理问题产生的主因,也就是缺个人说话。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是成立志愿者援助队伍,奉献“爱心”交流。不少老人空巢由于子女长大,因工作或其他原因不在身边,使他们面临“空巢”的亲情饥渴,这方面在失独老人中表现的尤为明显。与志愿者协会共建爱心队伍,利用志愿者的爱心,与老人沟通,听听他们当年的故事,给他们讲讲外面的世界,让老人的精神世界有色彩。
二是完善养老护理机制,心理医生介入预防。日常护理和社会照料是当前政府最关注、也是投入最大的养老方面,但这远远不够。据《三湘都市报》报道,11月20日早上,湖南株洲一“空巢老人”从六楼纵身跳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他身边的护工每天都和老人相处,只知道“他经常睡不着觉,精神不太好,平时也会说‘不想活了’之类的话”,却“不知道他心里是怎么想的”。缺乏精神慰藉成了对许多“空巢老人”更大的伤害。因此,政府可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向学校或研究机构购买老年人心理辅导课程或培训。通过专业心理医生的辅导,知晓老年人的心理变化,预防老年人心理问题的发生。
三是搭建交流平台,组建说话圈。交流要看对象,也要有氛围。近年来,养老机构及社区养老部门也在积极搭建交流平台,他们或在重阳节举办活动、或在小区设置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等,为老年朋友丰富空闲生活。但这样的平台较为单一,且次数有限。为此,社区可以将“道德讲堂”搬进服务机构,让社区空巢老人参与,让他们说上两句,评议意见;可以成立老年和谐队,帮助社区监督卫生,做做动员社区和谐的工作等,让空巢老人有话说,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沈雅琳)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11-19“一号全通”服务空巢老人
- 2014-11-12将乐县“孝心传递·关爱空巢老人”公益广告获佳绩
- 2014-11-12永安“三助”康乐点:让农村空巢老人不再孤单
- 2014-10-29社会对空巢老人养老应有所作为
- 2014-09-15厦门海沧区:两岸义工同行,关爱空巢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