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们处在一个急剧变革、纷繁陈杂的时代,各个阶层、团体和个人的价值观多样,难以在每个细节方面都取得全社会的全部认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24个字,凝练概括了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公民的价值准则,概括出了13亿多中国人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的形成和完善,需要用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引领、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更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长期共同努力践行,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要突出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引领。过去,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法制建设没有及时跟上社会急剧变革的步伐,社会价值取向存在一些偏离,比如:责任心缺失、利己主义盛行,究其深层次原因,主要是过于注重传统道德的教化作用,而忽视了法律的强制规范作用。社会反映强烈的是不劳而获、以权谋私、违法乱纪,吐槽的是“劣币驱逐良币”,导致一部分公民心理失衡扭曲。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突出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用法律来强制规范国家、团体和个人的行为,保障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环境,保障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发展环境,保障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价值环境,才能实现国家富强、集体和个人共同富足。
要发挥好道德的重要支撑作用。中华民族有很多良好的传统道德,历经五千年发展,在当代中国仍具有顽强生命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法治文化基础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要加强对全社会成员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从日常生活、社会责任担当等方面营造良好氛围,推动人人崇尚传统美德的风气。
要全体社会成员的长期共同付诸努力。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来都不是高高在上的教条,法律的束缚在身边,道德的力量蕴藏在每个人的心中,唯有付诸行动才能实现价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信买卖、尊老爱幼、为人友善等等,都事关到整个社会、集体和个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受益者。只有全体成员以实际行动长期共同付诸努力,这个社会才会更加美好,才会有更多的人体会到幸福感。(丽娟)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11-25乘客应遵守哪些道德行为?
- 2014-11-25公共场所、市民应遵守哪些基本道德行为?
- 2014-11-24华安县民政局开展关爱和礼遇道德模范活动
- 2014-11-14漳州市“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巡讲活动走进龙海
- 2014-11-12武平县"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进基层巡讲"活动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