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充满乡土气息的民俗文化,还是热烈激昂的红色文化,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爱国、友善等精神是相通的。这些优秀的地方文化有着自身独特的精神内核,对当地社会生活特别是精神文化生活起着重要影响。其传承的精神,如忠义爱国、惩恶扬善、孝廉感恩等,一直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人们的心田。随着现代媒体的发展,地方文化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很多文化品种面临失传、消亡的危险。这对有着无数璀璨地方文化的祖国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甚至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为了不让灿烂的地方文化淡出人们的视野,不让祖国的文化瑰宝消失,笔者以为,地方文化的传承、创新需要从孩子抓起。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地方文化的传承,最终也要靠他们的力量和努力。而现在的孩子离传统文化、地方文化等越来越远。他们所关注的是微信、是QQ、是游戏、是影视剧,而对传统的地方文化如黄梅戏、采茶戏、安塞腰鼓、河北梆子等等却十分缺乏了解,甚至嗤之以鼻。这些传统文化里积淀的精神财富和特殊的人文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却仍逃不脱如今被“打入冷宫”的际遇。该怎样让它们走进当代人的生活,并很好地传承下去,深谙地方文化的前辈们有责任有义务,我们也同样不能忽视了孩子们的重要性及其特殊作用。
看看那些古今中外的文化大师,就会明白地方文化对一代人的影响有多深,对文化的传承影响有多远:施耐庵从小喜爱民间文学,老舍从小深爱市井艺术,莫言从小爱听爷爷讲故事,大仲马从小就喜爱戏剧……在地方文化的濡养下,他们有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从而有经典著作横空出世,继而又给世人以深刻的影响,他们毫无疑问成了传承地方文化的主将。可见,传承地方文化从娃娃抓起,方能真正生生不息,源远流长。如果年轻一代心中都没有地方传统文化,传承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没有传承,地方文化就不可能有创新;没有传承,地方文化就会断裂、消亡。那么,该怎样让地方文化进驻孩子的心灵呢?
首先,学校教育不能缺失地方文化。今天,地方文化的传承不可能仅靠父传子或者是师授徒,更重要的是要让优秀的地方文化进校园。这方面,大力挖掘地方文化、编写地方文化教材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各地文联和教育部门可以组织当地作家、特色文化的代表等深入到人民生活之中,积极响应、贯彻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北京出席文艺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将地方特色文化采撷出来,让其在校园里开花、结果。
其次,文化主管部门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地方文化焕发出新的魅力,在孩子心中留下深刻影响。文化部门可以利用文明城市创建等契机,举行相关的文化活动,如腰鼓大赛、戏曲比拼等,在整个社会掀起地方文化活动的高潮,让孩子从小就耳濡目染,不断培养、强化他们热爱地方文化的兴趣和热情。当一个个“戏曲之乡”、“腰鼓之乡”、“民歌之乡”等深入人心的时候,地方文化便也有着无比光明的前景了。
泱泱华夏,万里之邦,地方文化犹如一颗颗璀璨的珠宝,闪烁在祖国各地。我们应当让其植根于孩子的心灵,使民族之魂永存,祖国文化永昌。(廖滁人)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3-09-23中秋歌谣勾起怀旧情愫 童谣记录历史体现地方文化
- 2013-07-31“奇葩博物馆”为何能成为“地方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