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宣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19日在中国网络电视台向全社会公开发布邬沧萍、运起荣、尉凤英、李贺、姚梅芳、喻朝芬、岗祖、杨格桑、魏世杰、陆良等17位“最美老有所为人物”的先进事迹。发布活动现场宣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关于邬沧萍等17位“最美老有所为人物”的表彰决定》,播放了反映他们先进事迹的短片,现场展示并诵读了反映他们先进事迹的楹联和诗词。(中国文明网)
这次受到表彰的17位“最美老有所为人物”来自不同的地区,虽然由于技术专长、兴趣爱好、个人特点等有所差异,他们服务社会的领域也不尽相同,但是他们同样有着一颗发挥余热、回馈社会的爱心。在平凡的工作中,他们用实际行动对老有所为做出了最完美的诠释,集中展现出了当代老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道德情操,他们无愧于“最美老有所为人物”这个称号,对这些可敬的老人,我们应该由衷地点赞。
通常意义上,我们习惯将六十岁以上的人称为为老年人,这是因为达到这个年龄以后,多数人开始进入生理的衰退期,需要更好地修身养性。而且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六十岁也是我国当下多数行业的法定退休年龄。这也说明人达到六十岁以后,更适合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悠闲地安渡晚年幸福时光。但是,在奉献社会中发挥余热,在服务百姓中老有所为,同样是一种可以充实而又精彩的生活方式。
虽然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在身体素质、反应能力、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等方面的确稍逊一筹,但是老年人历经社会磨砺,经验丰富、时间充裕、阅历深厚,这些是他们的优势。不仅如此,还有一些老专家、老教授、老学者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他们在老有所为、服务社会的大舞台上有着更大的施展才华的空间。因此,老年人也是实施社会管理和服务庞大工程中的一只不可多得的重要力量。
提到老有所为,很多人觉得必须要有专业知识或专业技能才行,其实不然。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浙江省嘉兴市西马桥社区发动社区里的老人义务巡逻,62人轮流,每天上午下午各一次,以两个人为一组,每人每个月巡逻一次,另外还配备几名机动人员以备不时之需。实施多年,反响很好,社区的治安、环境卫生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这一事例足以说明,老年人奉献社会的途径和方式多种多样,只要有一颗服务群众的爱心,总能找到发挥余热的舞台。
当下,我国己经步入老龄社会,老年人口会越来越多,如何让老年人在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同时能够老有所为,是当下我们不能不面对的现实问题。而“最美老有所为人物”的评选表彰,不仅是对老有所为者的激励和鞭策,也将会使更多的老人积极投身到老有所为活动中去,既充实了晚年生活,也服务了身边百姓,可谓一举两得。虽然他们的年纪大了,但是他们的精神永远年轻,老有所为是我们这个社会一道别样的风景。(文一道)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11-25“最美老有所为人物”生命没有悔恨
- 2014-06-19“老有所为”折射老人豁达“生活观”
- 2014-02-27老年“雷锋”频频涌现 用一颗正义的心传递“老有所为”精神
- 2013-11-27老有所为,老人当起卫生监管督导员
- 2013-10-24“老有所为”的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