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欣社区健身长廊。
日前,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厦门市等14个城市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市”荣誉称号。同时,海沧区被确定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思明区嘉莲街道被确定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思明区莲前街道前埔北社区、思明区梧村街道文灶社区、湖里区江头街道金尚社区、集美区集美街道银亭社区被确定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
厦门日报讯(文/记者 李晓平 通讯员 张贤日 白龙翔)
目前全市所有社区都建成了社区综合服务站(中心),平均面积达到991平方米,新建城市社区服务设施配套规划面积均达到1800平方米以上;社区信息服务平台全部建成,并均已达到升级五星级信息化标准,数量全省最多;全市社区的互联网宽带接入户超过100万户,“光纤入户”率达55%……
耀眼的数字背后,体现了厦门和谐社区的建设成就,即社区社会服务完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健全、公共文化设施健全,不仅实现了管理机制创新,设施保障健全,且社区服务日益丰富。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和谐社会从和谐社区开始。作为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八连冠”,厦门一直高度重视和谐社区建设,不仅将其作为“平安和谐行动”的重要内容,纳入《美丽厦门战略规划》,指导全市社区建设工作,而且建立市领导联系社区专题调研制度,定期深入开展专题调研,探索解决厦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A、共治共享,共建两岸和美家园
社区近距离服务居民百姓。
今年元月,厦门获批第二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去年来,市委市政府围绕“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目标,探索适应两岸交流与整合需要、政府主导和群众自治相结合、城乡服务一体化与差异化发展相结合的社区治理体系,形成政府、社会、居民多元治理的路径与模式。
民声倾听室、民情调查队、民智议事厅、民心服务社,这是海沧兴旺社区的“四民家园”,为新老厦门人在社区事务中响亮发声搭建平台,成为社区共治的阵地。
在曾厝垵社区,50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创者在此经商和生活,以文创会和业主协会为主体的公共议事理事会,搭建起一个居民、商家、游客三方良性沟通、自我管理的平台,开创了全国“村改居”社区多元共治、转型升级的新模式,昔日的“城中村”华丽地蜕变为“中国最文艺的小渔村”。
共同缔造,核心是共同,基础在社区。厦门通过创新理论,发动群众,从为民作主变由民作主,从单向管理转向激发社区组织、业主组织、驻区单位等多元治理,重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变政府唱主角为群众唱主角。
同时,厦门发挥对台独特的区位优势,不断开创与台湾交流合作的新局面。厦门借鉴台湾社会营造经验,催化社会组织、催生融合机制、培育“社区领袖”,参与社区事务管理。湖里区兴隆社区居委会聘请熊麒、思明区官任社区聘请王万发等一批热心公益事业的台胞担任社区居委会主任助理,参与社区居委会会议或日常管理。海沧区的长庚医院成立全省首支由台胞组成的“台胞义工同盟”“台胞太太义工队”等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区医疗义诊、心理咨询、亲子教育等服务活动,同时带动思明、湖里等区形成“两岸志工+社工+义工”的服务新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8月,湖里区金山社区原党委第一书记盛运昌作为我国唯一代表应邀参加澳大利亚悉尼市举办的“社区塑造未来”的国际研讨会,推介“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引起强烈反响。近日,湖里区禾山街道禾盛社区馨雅艺术团走出了国门,“飞”到南半球的澳大利亚阳光海岸市开展艺术交流,他们表演的节目让老外们都竖起大拇指。
B、居家养老,让“三无”老人享免费午餐
街道社区里的老人服务中心。
“阿伯,餐来了。”按照惯例,中午11时许,爱心助老送餐员将一份温热的饭菜送到斗涵巷的老林家中。“太感谢了,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免费午餐!”腿脚不便的老林连连谢道。从去年起,思明区为“三无”老人(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义务赡养人)提供午餐和晚餐的就餐、送餐服务项目开始运行,这是思明区探索居家养老服务的又一创新举措。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让老年人幸福安度晚年,是社区和谐的重要体现。为此,从2009年起,厦门开始推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截至今年,厦门已建成29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基本实现了城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为丰富老年人业余文化生活,厦门各个社区不断完善老年人活动室、老年学校、社区卫生服务站、日间照料室、老年人应急呼叫系统或服务热线等社区服务资源。市、区两级政府向17个民办社会工作组织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在全省首个试点由企业出资向社会服务中心购买居家养老社工服务。
老有所养,才能让老人安心养老。市民政局联合相关单位,积极做好新建市慈善总会爱鹭老年养护中心、扩建市爱心护理院和改扩建市社会福利中心松柏医院等重点项目的前期协调工作。其中爱鹭老年养护中心项目被列为2014年度厦门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此外,在“一区一中心”社会化养老项目建设方面,海沧区、集美区社会福利中心均已于2012年投入运营,同安、翔安区社会福利中心正在办理委托招租运营工作,力争年内投入运营。湖里区社会福利中心和思明区社会福利中心项目正在选址、立项之中。推进农村幸福院项目建设,今年安排建设13个农村幸福院项目,其中同安区4个、翔安区4个,海沧区2个、集美区3个。
当前,全市共有664支助老服务队伍,志愿者队伍共602支、人数1.4万人,常年开展各种助老活动。在刚刚过去的敬老月期间,我们常常看到他们活跃的身影。
C、社区救助,让困难群众“求助有门”
禾盛社区邻里互助共叙,针对社区发展、小区建设以及老人协会的活动开展,居民畅所欲言,积极献计献策。
90平方米的超市里摆着26个货架,上面既有企业、机构捐赠的大批大米、食油等,也有群众自愿捐赠的服装、鞋帽等日用品,还有中小学生捐献的文具、书籍等这是厦门最早开设的一家“爱心超市”——思明区嘉莲街道在长青社区办的“爱心超市”。
除了低保户外,各个社区还有更多处于低保边缘的困难户,除政府救济之外,他们还需要更多的社会救济。同时厦门有很多爱心企业和市民,“爱心超市”提供了这样一个捐赠平台,受到社区居民的欢迎。如今“爱心超市”已经在厦门有条件的街道、社区建立起来,爱心捐赠构建了和谐社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目前,全市共建立慈善、爱心超市22个,社会捐助接收工作点2个,基本覆盖城市各街道,搭建起了经常性社会捐助、救助平台,有效整合了社会慈善资源。仅去年,全市社会救济3.83万人,全年共接受捐赠、捐物及慈善捐赠等各类社会捐赠12518万元。同时,为做好法律援助便民服务工作,以人为本,厦门各个社区对残疾人等行动不便的申请人,提供上门服务,一站式办理相关手续。
为做好弱势群体的民生保障,厦门不断健全社区救助体系。据统计,全市现有城镇低保家庭7286户、13433人。低保标准实施每年一调整,今年标准已提高至每人每月525元。截至去年底,全市已投入资金约85亿元,建成并交付使用12个保障性住房小区,入住居民20166户。各小区在设计上均预留了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用房,配套有老年活动中心、图书馆以及电子阅览室等。
为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厦门建立社会救助申请统一受理平台,全市37个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全部依托办事服务大厅,设立统一的社会救助(救急难)申请受理窗口。
【海沧区】
共同缔造,创造多个“第一”
作为“美丽厦门共同缔造”首批两个试点区之一,海沧区立足“核心在共同、基础在社区”,进行了一系列的基层实践。
共同缔造,社会组织转起来。在兴旺社区,28支社区组织齐心“浇灌”,社区开出绚丽的自治之“花”,创造了诸多“第一”:全省首个“居民自治孵化器”——“四民家园”;全市首个社企同驻共建理事会;全市首个由居民自发提出对绿地认养的社区;率先全市成立半市场化的“四点钟学校”……民政部在评估报告中说,兴旺社区通过大力培育社会组织,改变了居民原子化和公民精神缺失的状态,破解了社区治理资源不足问题。广场增设遮阳伞、搭建纳凉亭葡萄架、安装户外直饮水机……一年多来,遍布兴旺社区的32个“微愿箱”满足群众心愿3000多个。从微心愿到微行动,从微组织到微机制,海沧区推行多元参与、互动自治的“微治理”,激活了社区居民自治的活力,为破解居民自治形式化提供了成熟经验。
每年端午的前一天,兴旺社区的周阿姨都会将细心包好的粽子分给每一位邻居。社区开展的“我爱我楼”行动已不仅是一项活动,自治的理念已嵌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嘉莲街道】
三千平方米家庭服务中心,下月投用
在广泛听取社区工作人员、居民代表的意见后,嘉莲街道利用现在3000平方米的办公楼,打造嘉莲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下个月初,该项目将初步完成装修并引进社工机构进驻。据介绍,项目建成后,嘉莲街道综合服务中心将作为集休闲、康娱、发展为一体的民生服务机构,惠及辖内11万居民。
自2004年首创“爱心超市”以来,嘉莲街道不断拓展工作,形成一条以“践行宗旨,奉献爱心”为主题,以“爱心超市”、“爱心网校”、“爱心助学”等工作载体为依托的民生保障工作链。
街道积极完善健全就业服务体系,落实收入倍增行动。通过开展“四个一”行动,即一场就业择业观培训讲座、一次全面就业意向和用工需求摸底行动、一场切合企业和居民双方需求的专场招聘会、一期提高职业技能培训班,实现辖内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934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984人,有效提高就业再就业率。
构筑24小时便民服务平台,与片区大工委成员厦门移动公司联合开发智能手机第三方应用程序(App)——“智慧社区、掌上五村”,打造“多位一体”的综合便民服务新平台。
【前埔北社区】
发挥特长,引导居民服务居民
社区工作离不开居民的参与,创建和谐社区,更应有相应的平台和渠道让居民表达诉求、反映意见。前埔北社区依托网格化管理,开展民晴领航员计划,即及时收集民情并协调处理,努力让居民心情像天空一样晴朗愉快。社区党委牵头成立社区居民议事监督委员会,七个生活小区分别下设小区议事小组,由热心居民代表组成,对社区居委会工作和社区事务、物业服务进行民主监督,及时反映居民诉求。
社区整合辖内优秀的专业性服务队伍、义工组织和公益性服务组织等各类资源,发动大家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社区在未成年人服务中心无偿提供场地及设备,引进阅览、早教、科技、陶艺、芳草园、心理辅导等专业机构,免费为居民提供专业服务。设立城市义工招募点,常年招募医疗、养生、文艺、法律维权等方面特长的义工,引导居民发挥专业特长提供志愿服务。依托网格化管理进行摸底排查,动员14个成员单位与20户“三无”、孤寡、空巢老人及需要帮助的未成年人结对帮扶。
为有效遏制社区居民因心理压力而引发的各类家庭、邻里纠纷案件,社区特别设立“心灵港湾”,邀请三位专业心理咨询师、婚姻情感分析师,通过电话预约的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的心理辅导。
【金尚社区】
关注孩子成长,构建校外“放松驿站”
社区着力实施“青少年成长工程”,多方争取购置了23台电脑,申请宽带,建立局域网,创办了全市第一家社区绿色网吧,每天开放两小时,为社区未成年人营造了一个校外“加油站”和“放松驿站”;开拓性地创办了小精灵未成年人俱乐部,以会员制方式,为6至18岁的未成年人提供校外教育平台。
社区还主动与厦门市少儿图书馆联系,开办市少儿图书馆金尚分馆,先后为13800余名青少年和居民服务,每月借书量达到2600余册,名列全市20家分馆的首位。主动延伸服务,在寒暑假期间,根据未成年人的兴趣需求,开展了参观科技馆科普基地、讲故事比赛等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构建“社区、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网络,受到家长和学校欢迎。
金尚社区还有很多创新性做法,如社区事务听评会、金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美丽半边天等活动和项目,惠及社区内广大居民。他们为空巢老人安装了紧急求助“平安铃”,实现“急有所助”;他们通过睦邻卡交友活动,在邻里间搭起沟通的“连心桥”。通过“十佳和谐楼院”评比,搭建邻里交流的平台。
【文灶社区】
首创党员帮扶基金,帮助困难群众
一元钱能做什么?文灶社区以服务民生为切入点,在全市首创了“社区党员帮扶基金”,倡导社区党员每人每月带头捐出一元钱,用于帮扶社区困难党员和特殊困难群体。
社区创建“民意倾谈室”,及时排解居民烦恼,掌握居民的思想动态,维护社区稳定;成立“法律零距离”顾问团队,利用共建单位及辖区单位的资源,接受民众的法律咨询与心理辅导,化解纠纷;建立健全“爱心超市发放点”,确保弱势群体得到实际的帮扶;建立社区低收入家庭信息资料库,大力完善救助平台;充分挖掘社会资源,拓宽就业平台,开展助学、助医、助老、助残“四助”服务,大力打造温馨文灶。
社区内小小的阅览室,内藏书4500册,报刊杂志15种,并创建了“绿色网吧”、“未成年人心理咨询室”等,实现“三位一体”教育平台。社区还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目前拥有爱幼志愿者、敬老志愿者、环保志愿者等多支社区志愿者队伍。
【银亭社区】
开辟各类活动室,满足居民娱乐需求
少儿艺术中心,为社区的孩子提供免费练琴的服务;“民间手工艺术坊”和“陶艺工作室”,增进孩子们对民间文化的认识及感悟能力;健身房、乒乓球室、棋牌室等活动室,常年为社区居民们提供锻炼身体的场所……每逢节假日,银亭社区总是欢声笑语。为满足居民的文化和娱乐需求,社区对大楼进行布置,有针对性地开辟了一间间各具特色的活动室,不但充满艺术气息,且有专人进行管理。
社区举行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活动,如社区“家庭论坛”,搭建了居民主动参与热点话题讨论的学习平台;“绿色网吧”,为社区的青少年们建造一个健康的上网学习平台。“超级奶爸社区亲子之家”,为家长和孩子们构筑了亲子教育互动的学习平台等。此外,社区还定期举办英语沙龙、丰富多彩的夏令营等。
“四点钟学校”、“居家养老服务站”、“心理咨询室”等惠及社区广大人群,深受居民欢迎。
责任编辑: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