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特色文化为乡村“铸魂”
刘益清 陈鑫伟
记者走进梧坑村、金山村、卓坑村和占石村等特色文化村,亲身感受了南安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体验了特色文化村创建的成果。
2012年下发《“特色文化村”创建活动方案》以来,南安市探索总结出“五个加法”创建模式,即通过“新建+盘活、义送+自办、培养+引进、挖掘+推广、构建+督促”并举并重的途径,让农村基层文化建设迸发新活力。
围绕“特色鲜明文化南安”建设,南安市特色文化村创建正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格局,营造了良好的民风村风,基层社会文明和谐。
推进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南安在全省开创了一条特色之路,经验值得借鉴。
培育农村文化特色,这是南安特色文化村创建的精髓之一。当下,基层文化建设常被看作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而在南安,当地早早就明确了特色文化村创建的意义,充分认识到文化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提振作用,对地方形象和发展软实力的催化功能,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农村基层文化发展繁荣,做到文化利民、惠民,全民共享。
在很多地方,基层文化建设遇到最大的问题是财力不足,即使硬件、软件配置都上来了,还要考虑怎样保障长期运转。如何为基层文化建设提供有效的财力支持?南安的经验告诉我们,除了建立起一套靠政府、企业、个人等综合投入的“输血”模式之外,还得把基层文化建设推向市场,双轮驱动,实现基层文化自我“造血”。
目前,农村“空巢化”现象比较普遍,文体活动场所匮乏。而在南安,许多乡村建有农家书屋、文化活动中心、篮球场、排球场等文体活动场所,每到节假日或寒暑假,到处热闹非凡。南安的经验是,必须发挥人才队伍对文化活动的引领作用,建立完善农村文化人才选拔培养机制,增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活力与后劲。
基层文化建设应避免千村一面、千篇一律,必须在传承中发展,从积淀着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农村文化资源中,挖掘形成韵味独特、内涵深厚的文化景观。从“一村一品”到特色文化村创建,南安的基层文化建设坚持因地制宜,整理富有特色的当地文化资源,并在创新中树立自己的特色品牌,生成了持久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责任编辑: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