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域外文明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图片新闻 > 正文
乡村文化建设的南安样本
http://wmf.fjsen.com 2014-11-20 17:31:24 刘益清 林剑波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霞美镇梧坑村满族文化中心

打造载体文化活动热起来

“这两年,村里的变化越来越大,特别是文化这一块。”在南安市霞美镇梧坑村,村支书粘文字告诉记者,该村先后投入近100万元,将撤并后的民族小学改造成满族文化中心,还聘请专家进行规划,设立满族文化史馆、文化长廊和民族文物室。

梧坑村是闽南地区唯一的满族聚居村,全村有1500多人,目前拥有灯光篮球场、棋牌室、台球室等文体设施,解决了以往村民“无处可乐”的问题。其中,藏书2万余册的农家书屋是南安市“大馆带小屋”图书延伸服务点,去年被评为省优秀农家书屋。

在特色文化村创建活动中,南安新建了15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22个文化广场、43个宣传栏及文化长廊,盘活了众多旧祠堂、祖厝、旧校舍等,进一步完善了农村文化活动的载体。

如果说场所是公共文化硬件载体的话,那么,人才队伍就是软件载体。南安利用艺术培训基地、新农民培训基地等,培育了一批文艺表演人才,同时发挥退休老干部、民间老艺人和非遗传承人的作用,催生了不少文化团队和文化能人,有5人被评为省优秀村级文化协管员。

公共文化场所有了,文化带头人有了,乡村文化活动也就火热起来了。

溪美街道的贵峰村,吟诗文化蔚然成风,是远近闻名的诗歌之村。前不久,第28期闽南语吟诗班开班,吸引了近400名各乡镇的学员,还迎来了13个来自连江启明中学的外地学员。贵峰诗社名誉社长、印尼华侨王国明,今年87岁,是他一手创办了吟诗班。从1985年至今,诗社已培养学员9000多人次,教过诗词3000多首。

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每个特色文化创建村都因地制宜,形成“一村一品”,为群众献上喜闻乐见的文化大餐。如,梅山镇蓉中村多次举办农民文化艺术节,打响了“蓉中文化”品牌;石井镇院前村编印《白云书稿》《杨峰春晓》等书籍,供村民传阅,打造出“红色文化”品牌等。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文

责任编辑:李琰之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