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域外文明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要闻 > 正文
刘奇葆:在深入人民生活中提升思想和艺术境界
http://wmf.fjsen.com 2014-11-20 08:34:07 来源:新华社    我来说两句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冰:

往下走往前站 定点深入生活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我国文学繁荣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文学界的优秀传统。新中国成立后,赵树理、柳青等老一辈作家,长期扎根基层,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创作出了《三里湾》《创业史》等一批文学经典。新时期以来,也有不少作家深入生活的典型。深入生活本应是作家创作的内在需求,可现在有些作家这种需求并不强烈。这里面的原因很复杂,有浮躁心态影响,市场风向扰攘,深入生活观念淡薄等主观因素,也有获取信息方式便捷多样,深入生活成本升高等客观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总书记的话斩钉截铁、鞭辟入里。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是作家必须练就的基本功,是必须完成的基础课,也是出人才、出精品的必由之路。我们要排除一切干扰,沿着这条路坚定地走下去。

最近,中国作协正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研究贯彻落实的工作规划。下面,我具体谈一下中国作协组织作家深入生活的具体想法和做法:

一、继续抓好作家定点深入生活。作家定点深入生活,是中国作协的一个工作品牌。这项工作是在中宣部的大力支持下,从2010年开始实施的。为了使工作正规化、制度化,我们制定了《中国作家协会作家定点深入生活管理办法》,申报的作家需有明确的创作选题及详细的定点深入生活计划,经专家评审组投票遴选后,由中国作协党组审定。至今,已有178名作家定点深入生活并创作了一批优秀作品,已出版长篇作品61部,中短篇作品230余部,电影、电视剧、话剧剧本10余部。今后,要尝试定点深入生活与各种主题采访采风相结合,帮助作家在参加时间较短的主题采风得到创作线索后,再通过定点深入生活,进行较长时间、深入的后续采访,最终完成选题创作。要适当延长定点时间,扩大人数规模。

二、组织深入生活小分队。要制定务实的工作计划,严格挑选人员,带着创作意图走下去。避免无目的、无针对性、无准备地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深入生活小分队可分三部分:由中国作协组织全国性小分队,到选定的重点区域进行采访采风;由各省区市作协组织本地的小分队;由各行业作协组织本行业的小分队。在组织采风小分队时,可以考虑吸收网络作家、签约作家。

三、研究探索知名作家挂职锻炼的政策。作家挂职锻炼的做法以前实行过,效果也不错。作家挂职锻炼,既积累创作素材,又积累领导经验,可能出文学精品,还可能出文学组织领导人才。这项工作要推开,需要与干部政策对接。我们希望有关方面作为一个问题认真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和办法。

四、建立文学创作联系点联系户制度。这些年有的知名作家自发地建立了自己的联系点、联系户,甚至还不止一两个。要大力推广这种做法,鼓励作家根据本人情况,自愿确定联系点、联系户,使之成为体验生活、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

五、充分发挥已有创作基地的作用。我们现有一批创作基地。要进行优化筛选,明确功能定位,为作家们深入生活提供服务。要把创作基地建成深入生活的“根据地”,使作家们扎在创作基地一个点,深入采访周围一大片。

六、建立深入生活的跟踪回访制度。中国作协有一个定点深入生活办公室,专门负责此项工作。不能作家下去后我们就不管不问了。要采用多种途径与下去的作家保持密切联系,了解进展情况,帮助解决活动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搞好沟通反馈,确保实效和质量。

七、精心组织深入生活创作的作品研讨。计划每年选几个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研讨。研讨的作品可以是成品,最好是半成品,在出版前请著名评论家和资深编辑会诊,帮助修改提高,争取推出精品。

八、树立深入生活的作家典型。每年召开一次深入生活经验交流会,及时发现长期深入生活并有文学成就的作家,树立典型,使深入生活蔚成风气。

九、抓好深入生活的宣传报道。中国作协所属文学报刊社网将开设专题专栏专版,反映作家深入生活的进展情况,发表他们创作的优秀作品。

我们决心在中宣部的领导下,把文学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好,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文艺工作座谈会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 [8]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文

责任编辑:李琰之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