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域外文明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创建频道> 综合信息 > 正文
厦门爱心饮水站全面升级 爱心联盟温暖他们的寒冬
http://wmf.fjsen.com 2014-11-14 09:52:30 来源:厦门网    我来说两句

行动

成立爱心联盟 温暖寒冷冬季

会上,“爱心联盟”正式宣告成立,周育辉作为单位、商家代表宣读了倡议书。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文明办主任黄鹤麟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成立“爱心联盟”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接下来要继续倡导“垃圾不落地”,创新执法方法、加大执法力度,更进一步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对各种不尊重环卫工人的不文明行为,除进行抵制和劝导外,更要加大曝光力度。希望通过爱心饮水站的小窗口,带动厦门文明创建的新提升。

综合大家的意见建议,厦门日报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江曙曜在会上发起了“爱心联盟”的“冬季行动”:天气渐冷,倡议爱心饮水站的单位商家们,为环卫工人提供一杯热饮,让关爱与温暖,在冬季持续。

江曙曜同时对活动的精神内核进行了总结。“爱心饮水站不只是一个站,它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关爱、一种情怀、一种风气。”他说,活动开展至今,其精神内核早已跳出饮水站本身——不只是带来了礼遇环卫工人的浓厚氛围,更进一步推动了市民与环卫工人之间,更深层次的互相包容和理解,最终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成为社会风尚。

献策

规范管理促发展 倡导垃圾不落地

爱心饮水站如何“转段升级”,座谈会上,大家展开了热烈的交流。持续发展、礼遇环卫工人、自律自觉“垃圾不落地”、对不文明行为加大执法力度……大家深度讨论如何通过爱心饮水站的载体深化文明创建。

灌口个体劳动者协会会长周育辉说到了镇上的一个细节,“现在很多没挂牌的商家,也会主动给环卫工人提供方便。”这种从无到有、从被动到主动礼遇环卫工人的变化,周育辉归功于爱心饮水站,“活动这么好,重在持续,千万不能一阵风。”他建议,通过市级商会继续发动更多商家加入,壮大队伍。

思明区文明办主任王一青说,最重要的是,要以爱心饮水站带动商家形成自律氛围,减少垃圾落地,进而带动市民、游客,使垃圾不落地。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志雄则进一步提出,希望每个人都来能够形成“自觉”,把身边的垃圾主动、及时捡起来。

来自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刘丁林说,“门前三包”停留在形式上的多,落到实处还不够,对一些不文明行为,要从宣传劝导、监督检查、加大执法处罚等多个环节上着手加强。他的建议也得到了多名与会嘉宾的支持——落实行之有效的配套措施和相应的约束机制,相关部门联动监督、执法部门加大处罚,才是对环卫工人的最大支持。

关爱

千家商户加入 形成良好风气

自今年7月开始,市委文明办联手本报征集爱心饮水站,几个月来反响热烈,队伍数量持续壮大。千余家爱心饮水站加入,由市区到城镇、从岛内到岛外,爱心饮水站成为传递关爱、展现互助的载体,温暖整个鹭岛。

环卫工人代表郑瑞明在会上说起一件小事。 10月5日下午,他的同事甘勇生在鼓浪屿复兴路上打扫卫生时,不慎被垃圾中掉出的碎玻璃割伤脚踝,瞬间血流不止。附近一家爱心饮水站商户老板看见了,“他搬来椅子让甘勇生坐下,拿来清水和毛巾,先简单清洗、包扎伤口,还拿来一条新毛巾给他擦汗,端来温糖水陪他等医生。”郑瑞明感慨地说,爱心饮水站带给环卫工人的,远不只是一杯水、一张椅和一个歇脚处,更多的是关爱与互助。环卫工人林永珍则觉得,爱心饮水站让今年夏天与众不同,“爱心饮水站不只是解决实际问题,还让我们感受到全社会的关心和温暖,工作起来更有劲。”

与会代表认为,爱心饮水站的发展,配合《厦门日报》持续报道,已初步形成良好风气,唤醒了人们对环卫工人的尊重,也展示了参与单位商家的社会责任感。

首页 上一页 [1] [...]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文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 2014-11-12石狮发起“爱心丝带飘远方”活动 把爱心用到最实处
  • 2014-11-10大学生直肠癌晚期 千名同学拍“爱心”扫码募捐
  • 2014-11-10海沧爱心驿站启航 两岸爱心人士共圆“微心愿”
  • 2014-11-10海沧爱心驿站启航 两岸爱心人士共圆“微心愿”
  • 2014-11-07爱心人士为她建新房 连城爬行妈妈住进新家
  • 2014-11-07为农民工子弟建“爱心图书室”
  • 2014-11-06服务专车驶出一条爱心路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