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泽儒州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不搞大拆大建,保留一个原生态古村落,尊重民意,留住乡愁——
东南网11月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邱盛林 何朝晖)站在光泽县寨里镇儒州村部所在地,邓家岭自然村就在对面高高的山上。1日,儒州村支书何绍林自豪地告诉笔者,“10月9日,3.5米宽的水泥路终于通到了邓家岭,5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就能和山下的村民一样,共享‘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果。”
尊重民意民俗
儒州村,山坊溪、官桥溪在这里交汇,光泽北面两条出省公路在这里分道,加上沿溪田园风光旖旎,四面青山环绕,2012年光泽县把这里定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
当时,寨里镇和儒州村的领导班子都感到“压力山大”。建设“美丽乡村”虽有政策扶持、部门助力,但全村有12个村民小组、1186人,一年村财收入不过12万元,“美丽乡村”该怎么规划呢?
当然得尊重民意、尊重自然、尊重民俗。于是,村干部分头走进家家户户征求意见。
“我们的木屋都是祖祖辈辈传下的老宅,住在里面有‘根’的感觉。我们不想建新房,也不想搬走。”在征求新村规划意见时,溪东村民小组不少村民这样提出。村里尊重他们的想法。因此,这个组36户人家只有7户盖了混砖房,其余29户仍住着上世纪80年代初建的老式木屋,活脱脱一个原生态古村落样板。村民蔡水明说,不是没钱盖不起,而是老木屋上有天下有地,中间还有好空气。室内略加装修、加个卫生间,远比新盖的小洋楼耐看好住。
最后村里形成了“大村(村部所在地)完善功能、小村(自然村)做强特色、远村(偏远自然村)人退路进”的建设规划。“现在是信息时代,不少村民都懂得提议说,村里的新规划要做到既保得住特色和产业,又留得住传统和乡愁,还要不断完善综合服务设施。”何绍林说道。
完善乡村功能
这里是光泽北路的交通要道,车流、人流、物流多,加上十天一圩,超旺的人气也让儒州村与“脏乱差”连在了一起。要想建设美丽乡村,就得先脱掉“脏乱差”的帽子。于是,村里把占道经营的圩市请进了新建的农贸市场;建起了八角亭、休闲走廊、溪岸景观等;完善设施、组建队伍、建章立制,实现了全村保洁常态化。
如今,行走在儒州村800米长的街道,学校、超市、餐馆、卫生所、邮政代办点、兽医站、理发店、农民俱乐部等服务网点一应俱全,高大的路灯、成排的花圃,给人置身繁荣集镇之感。尤其是那两家小作坊——打铁店和弹棉被店里传出的叮当声和嘭嘭声,加上从临江寺飘荡而出的钟鼓声,更为整个村落增添了几许浓浓的乡土气息。“对,这就是我们想要的乡村。”蔡水明满脸欢喜。
享受生态之美
儒州村青山环抱,村前绿水依依,难能可贵的是,儒州村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突出“乡村”概念,做到因地制宜。何绍林说,尊重自然就不必大拆大建,尊重民俗就能留住乡愁,尊重民意就能激发村民的建设热情,就能做强乡村特色。正确的思路,使得各自然村建设各具特色。
说起“远村人退路进”的规划,邓家岭杨家组村民王拥同更是赞不绝口。由于家在高山上,儿子携妻带子外出打工了,女儿也去上海发展了,一家8口人就老两口守在家里种15亩田。邓家岭至儒州的水泥路修好了,王拥同租下外出打工村民的田,种了20亩烟,又在儒州买了四层楼的房子。他说,虽然邓家岭片人走大半了,但路通了,田就不会荒,山也有人管,住在这里心里踏实。
邓家岭片有5个村民小组,77户,共530亩耕地,6900多亩山。由于地处边远山区,又没有像样的下山公路,大部分村民在县城买房租房,一些村民想在山下盖房又很难要到地。上山的路通了,儒州建起了中心村,解了邓家岭片村民“留去两难”问题,村民既可在山上田里搞农作增收,享受生态之美,又可住在山下的小洋楼,坐拥现代生活设施的便利。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10-29乡村学校少年宫图书采购签约及赠书仪式在文博会举行
- 2014-10-24闽清县开展志愿者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服务活动
- 2014-10-22晋江市“百侨帮百村·共建美丽乡村”活动取得成效
- 2014-10-22南平市检察机关服务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在顺昌召开
- 2014-10-22福州设专项资金 投入1.38亿元奖励美丽乡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