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域外文明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创建频道> 综合信息 > 正文
儒州村“美丽乡村”建设:不换面子改里子
http://wmf.fjsen.com 2014-11-03 08:51:00 邱盛林 何朝晖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光泽儒州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不搞大拆大建,保留一个原生态古村落,尊重民意,留住乡愁——

东南网11月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邱盛林 何朝晖)站在光泽县寨里镇儒州村部所在地,邓家岭自然村就在对面高高的山上。1日,儒州村支书何绍林自豪地告诉笔者,“10月9日,3.5米宽的水泥路终于通到了邓家岭,5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就能和山下的村民一样,共享‘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果。”

尊重民意民俗

儒州村,山坊溪、官桥溪在这里交汇,光泽北面两条出省公路在这里分道,加上沿溪田园风光旖旎,四面青山环绕,2012年光泽县把这里定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

当时,寨里镇和儒州村的领导班子都感到“压力山大”。建设“美丽乡村”虽有政策扶持、部门助力,但全村有12个村民小组、1186人,一年村财收入不过12万元,“美丽乡村”该怎么规划呢?

当然得尊重民意、尊重自然、尊重民俗。于是,村干部分头走进家家户户征求意见。

“我们的木屋都是祖祖辈辈传下的老宅,住在里面有‘根’的感觉。我们不想建新房,也不想搬走。”在征求新村规划意见时,溪东村民小组不少村民这样提出。村里尊重他们的想法。因此,这个组36户人家只有7户盖了混砖房,其余29户仍住着上世纪80年代初建的老式木屋,活脱脱一个原生态古村落样板。村民蔡水明说,不是没钱盖不起,而是老木屋上有天下有地,中间还有好空气。室内略加装修、加个卫生间,远比新盖的小洋楼耐看好住。

最后村里形成了“大村(村部所在地)完善功能、小村(自然村)做强特色、远村(偏远自然村)人退路进”的建设规划。“现在是信息时代,不少村民都懂得提议说,村里的新规划要做到既保得住特色和产业,又留得住传统和乡愁,还要不断完善综合服务设施。”何绍林说道。

完善乡村功能

这里是光泽北路的交通要道,车流、人流、物流多,加上十天一圩,超旺的人气也让儒州村与“脏乱差”连在了一起。要想建设美丽乡村,就得先脱掉“脏乱差”的帽子。于是,村里把占道经营的圩市请进了新建的农贸市场;建起了八角亭、休闲走廊、溪岸景观等;完善设施、组建队伍、建章立制,实现了全村保洁常态化。

如今,行走在儒州村800米长的街道,学校、超市、餐馆、卫生所、邮政代办点、兽医站、理发店、农民俱乐部等服务网点一应俱全,高大的路灯、成排的花圃,给人置身繁荣集镇之感。尤其是那两家小作坊——打铁店和弹棉被店里传出的叮当声和嘭嘭声,加上从临江寺飘荡而出的钟鼓声,更为整个村落增添了几许浓浓的乡土气息。“对,这就是我们想要的乡村。”蔡水明满脸欢喜。

享受生态之美

儒州村青山环抱,村前绿水依依,难能可贵的是,儒州村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突出“乡村”概念,做到因地制宜。何绍林说,尊重自然就不必大拆大建,尊重民俗就能留住乡愁,尊重民意就能激发村民的建设热情,就能做强乡村特色。正确的思路,使得各自然村建设各具特色。

说起“远村人退路进”的规划,邓家岭杨家组村民王拥同更是赞不绝口。由于家在高山上,儿子携妻带子外出打工了,女儿也去上海发展了,一家8口人就老两口守在家里种15亩田。邓家岭至儒州的水泥路修好了,王拥同租下外出打工村民的田,种了20亩烟,又在儒州买了四层楼的房子。他说,虽然邓家岭片人走大半了,但路通了,田就不会荒,山也有人管,住在这里心里踏实。

邓家岭片有5个村民小组,77户,共530亩耕地,6900多亩山。由于地处边远山区,又没有像样的下山公路,大部分村民在县城买房租房,一些村民想在山下盖房又很难要到地。上山的路通了,儒州建起了中心村,解了邓家岭片村民“留去两难”问题,村民既可在山上田里搞农作增收,享受生态之美,又可住在山下的小洋楼,坐拥现代生活设施的便利。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 2014-10-29乡村学校少年宫图书采购签约及赠书仪式在文博会举行
  • 2014-10-24闽清县开展志愿者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服务活动
  • 2014-10-22晋江市“百侨帮百村·共建美丽乡村”活动取得成效
  • 2014-10-22南平市检察机关服务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在顺昌召开
  • 2014-10-22福州设专项资金 投入1.38亿元奖励美丽乡村建设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