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域外文明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要闻 > 正文
饮水思源 勿忘老区——习近平同志关心支持福建老区建设和发展纪实
http://wmf.fjsen.com 2014-11-01 14:46:13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一九九六年五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在长汀县察看精制茶叶加工厂。

造福

——“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我省老区很多地处山区,基础条件差、资源禀赋弱。经过历届党委和政府的努力,老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但与全省其他地方经济社会情况相比,还处于相对滞后的状况。很多地方依然山高路远,“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照明基本靠油”。

通路、通水、通电……老区人民渴盼已久。习近平总书记说:“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在闽工作期间,习近平倾力推动改善老区民生,增进百姓幸福。根据省委和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他亲自组织实施“五通”工程建设,就是为老区人民办的一件好事实事。

1999年7月,在深入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省委和省政府急老区人民之所急,作出庄严承诺:在今明两年(指1999年—2000年)内基本解决老区建制村的“五通”问题!并且,将其列为2000年省委和省政府15件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

说干就干!1999年—2000年,全省投入老区和少数民族建制村“五通”建设的资金达4.6亿多元,其中,1999年就投入3.48亿元,成为有史以来全省老区和少数民族建制村“五通”建设资金投入最多、力度最强、规模最大的一年。

老区何时尽快“五通”?习近平牵挂在心,1999年里多次到龙岩、宁德、三明等老区考察调研,要求解决好老区的“五通”问题,为加快老区发展打好基础。

龙岩市新罗区东肖镇邓厝村是革命家、国务院原副总理邓子恢的家乡。得益于临近龙岩市区,邓厝村较早就通了路、通了电,但直到1999年底还没有通自来水,革命先辈的亲属们异常期盼能在家里拧开龙头,喝上自来水。

1999年11月27日,时任代省长习近平专程到邓厝村看望慰问革命烈属、“五老”人员。了解到村里不通水的现状后,他马上要求龙岩市有关部门帮助解决。“这个事很快就落实了,2000年4月,上级10万元资金拨到位,我们马上施工。7月,全村300多户家家喝上了自来水。”时任村主任、现任村支书邓学先向记者介绍。

省委和省政府情系老区,各级各部门也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1999年,南平市为让老区群众从电视上看到新中国成立50周年庆典,组织每个机关企事业单位挂钩一个老区村,赞助8000元建一个电视差转台,当年国庆节前有137个老区村第一次收看到电视节目,群众欢天喜地。大田县石牌镇龙坑村17户农家,过去缺水严重,人们说:“龙坑龙坑,没水洗身,排队挑水,从晚到晨。”2000年1月,县领导带领水利、计划、卫生等部门到村里勘探、化验水质、设计,采取穿山引水方案,投资14.6万元通了水。

老区人民也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苦干实干。福安市上白石镇圆潭村村支书郑秋军卖掉了自家4头生猪和1头牛,购买了8吨炸药,施工人员用钢索把自己悬挂在悬崖峭壁上,硬是炸出一条4公里长的血汗路。据不完全统计,各地老区“五通”工程由群众投资和投工投劳折款占总投资的50%以上。

上下一心,其利断金。到2000年底,全省近3000个老区建制村“五通”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其后两年又进行了完善提高。省委和省政府对老区人民的庄严承诺郑重兑现,一项为民办实事的“德政工程”在老区人民心中树起丰碑。

2000年10月,柘荣县东源乡上泥村75户农家举行“五通”庆典时,老区群众高呼“共产党万岁”。人们用新引来的山泉水泡蜂蜜,一个劲地请干部们喝。有一户门口贴一副对联,反映了大家心声——“日盼夜盼盼五通,千谢万谢谢党恩”,横批是“饮水思源”。

“五通”,通的不仅是基础设施,通的也是山门打开之后的信息流、资金流,以及思想观念、发展思路。建阳市书坊乡贵溪村以前信息闭塞,“五通”之后,安装电话111部,拥有电视机400多台。信息灵通了,什么时候出售农产品,他们打个电话问问外面的价格行情再说,争取卖个好价钱。村民马顺强的市场就在电话里,通过电话联系,鲜笋远销江苏、浙江、上海等地,一年销量几十吨,获利2万多元。

除了路水电条件需要改善,当时在我省老区,还有很多村位于大山深处,不仅交通闭塞,而且很多人还居住在茅草房中。同时,在宁德等地,还生活着一群连家船民,世代在江上海上漂泊,“一条破船挂破网,祖宗三代共一船,捕来鱼虾换糠菜,上漏下漏度时光”。

这些都属于我省困难群众中最贫困的一部分。他们渴望改变现状,渴望未来,渴望过上更美好的生活。习近平同志记挂在心,倾力推动“造福工程”,让他们居有定所,生活更有保障。

1997年5月,一份福建省政协的调研报告摆在分管全省农业、农村工作的时任省委副书记习近平的案头。报告反映,尽管近几年来全省脱贫致富奔小康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闽东仍有一些少数民族群众住在以茅草为顶、泥土为地的茅草房里。

习近平高度重视,多次召集有关部门商讨解决办法,还亲自下基层实地考察,并形成专题调研报告。除了反映茅草房问题,报告还指出:闽东“有1.26万名连家船民需要上岸定居,单靠自身的努力难以实现”。根据习近平的调研报告,省委和省政府提出从1998年开始,花3年时间解决这一问题。

此后,茅草房改造和连家船民上岸定居被列为“造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实施。到2000年底,全省“造福工程”搬迁20万人,其中连家船民18466人。我省在全国率先实施的“造福工程”硕果累累,截至目前,全省有6000多个自然村、101万人整体搬迁,居住条件大为改善。

正是得益于党的好政策,世代生活在狭窄的小木船上的“海上吉普赛人”——福安市甘棠镇甘江村1100多名连家船民幸福搬迁上岸。从1997年开始,当地政府在岸上征地23.3亩,建起250多套房子,让曾经“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船民上了岸,睡上了安稳觉。

村民刘少英一家属于先富起来的,1998年初就建起了当时村里唯一的两层楼房。一家四口人从此上岸定居,住进了崭新的楼房,通了水电,用上了电话,看上了电视。他们满怀感激之情,在新房的大门上贴上大红对联——“上岸不忘党委政策好,定居多亏政府功德高”。

1999年11月6日上午,时任代省长习近平前往甘江村看望告别小船上岸定居的群众。他走进地上铺着瓷砖、屋里摆满家具的刘少英家新房,高兴地说:“你们住得比岸上的人还好。”“习省长揭开我家放在桌子上的饭菜防蝇盖子,仔细问了我们家的生活情况,还有上岸后靠什么收入。我们说上岸以后除了捕鱼还修船,一年收入数万元,他听了很高兴。”刘少英回忆说。

走出刘家,到村里的防洪堤上,习近平又问刘少英还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当时的防洪堤只有3米宽,而且除了外侧的条石,路面都是泥土,一到下雨,泥泞不堪,孩子们只好走在条石上面,很危险。所以,我就提出来,能不能把这条路改造成水泥路?他马上答应帮助解决。”刘少英回忆,没多久上级就拨款5万元,硬化了路面,还拓宽至5米。

归途中,习近平感慨地说:“共和国成立50年了,老区群众生活还较困难,还有人生活在连家船上,这是讲不过去的,也让我们愧对革命前辈。老区‘五通’工程、茅草房改造工程、连家船民上岸定居工程就是要为人民群众中最困难的这部分人办实事,这是我们共产党人应该做的事,也体现了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文

责任编辑:康金山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 2014-10-31习近平多次下坦洋村 提生态致富助村民圆梦
  • 2014-10-3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同志关心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纪实
  • 2014-10-30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习近平同志在福建践行群众路线纪事
  • 2014-10-14习近平:对中华文明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
  • 2014-10-10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 2014-09-12《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何以具有如此大的魅力?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