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期
(总第196期)
福建省文明办 2014年6月30日
目 录
〔本刊特稿〕
短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向转变作风要效益
专稿:讲实际重成效 改作风促提升 福建省大力深化精神
文明创建工作
〔创城声音〕
市、县(区)文明委领导论文明城市创建
〔一把手谈创建〕
永泰县委书记 林强:
坚持“五位一体” 抓好五个重点
〔公民道德建设〕
我省有力提升公益广告宣传传播力影响力
〔精神文明创建〕
浦城县四举措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省妇联多样活动助力未成年人成长
漳州市文明单位共建乡村学校少年宫
〔志愿服务〕
鼓楼区党员志愿者进社区开展“五个一”活动
湖里区“三个化”推进志愿服务
建宁县法院网络文明传播工作措施实成效好
〔情况通报〕
我省5月份3人入选“中国好人榜”、10人入选“福建好人榜”
〔简讯〕
福建师大评选道德模范
我省制作关爱儿童微电影
厦门市举办海峡两岸郑成功文化节
漳州市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社区活动
三明市成立文化志愿服务中心
马尾区开展徒步骑行督查创建
上杭县积极推动文明旅游
〔本刊特稿〕
按:今年以来,省委文明办认真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要求,根据中央文明办和省文明委部暑要求,大力改进方式方法,转变工作作风,推动文明创建更加务实有效,受到广泛关注。6月11日,中央文明办专职副主任徐令义在我省专报件上作出重要批示:“福建省文明办的同志‘徒步骑车察看文明创建’的做法很好,要发专题简报,要大力推广,使全国文明办战线的同志特别是中央文明办与领导机关的同志,走背街小巷骑单车检查,采用看、听、问的方式,把文明创建的真实情况搞清楚、有发言权;把群众的诉求问清楚、有工作针对性;把创建的宏观与微观看清楚、上升到工作规律性的研究探索。这样做,文明办的干部才能接地气、有底气、增才干、有前途,文明办的工作才能虚功实做、不负众望。”中央文明办6月16日第20期《精神文明建设》刊发短评和专稿。现将该短评和专稿予以刊发,供各地各部门学习。
〔短评〕
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向转变作风要效益
近两个月来,福建省委文明办从徒步骑车察看文明创建入手,深入基层一线了解掌握第一手情况,大力深化创建工作,开了转变作风的好头。他们的做法很好,要大力推广,使文明办战线的同志多走背街小巷,多骑单车检查,多采用看、听、问的方式,把精神文明创建的真实情况搞清楚、有发言权,把群众的诉求问清楚、有工作针对性,把创建的宏观与微观看清楚、上升到工作规律来研究探索。这样做,文明办的干部才能接地气、有底气、增才干、有前途,文明办的工作才能虚功实做、不负众望,才能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
作风建设是一项根本性、基础性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建设是永恒主题,要标本兼治,经常抓、见常态,深入抓、见实效,持久抓、见长效。做好文明办工作,使创建工作强起来,必须在作风建设上硬起来。自身作风好,才有资格、有底气引导别人、组织创建。一定要坚持面向基层、眼睛向下,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创建为民的工作理念,大力弘扬务实作风和创新精神,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抓作风、改作风,着力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在日常、平常、经常上下功夫,向转变作风要效益,使创建工作更加贴近群众需求,更加富有成效。
〔专稿〕
讲实际重成效 改作风促提升
福建省大力深化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福建省委文明办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办、省文明委一系列工作部署和要求,以“徒步骑车察看”作为作风建设的着力点,加大协调指导、统筹谋划和督促整改力度,重实效、促常态、求突破,推动全省精神文明创建持续升温增效。
一、徒步骑车察看文明创建
围绕如何改进文明创建测评方式方法、提高督促检查实效进行积极探索,近两个月,省委文明办的同志利用业余锻炼时间和下乡调研等机会,先后到福州、厦门、漳州、泉州、三明以及福清、长乐、武夷山等城市,以徒步或骑车方式走访察看当地文明城市创建情况。5月中下旬,连续安排三个晚上、两个周末白天,分别由省委文明办主任和常务副主任带队,组织全办干部分组分路段徒步或骑单车察看福州市文明创建工作,深入了解百姓生活、公共道德、市容市貌等情况,并就夜市卫生管理、广场舞健身与扰民矛盾等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走访部分市民和有关经营单位,听取群众对文明创建工作内容、形式、手段和方法的意见和评价,进一步明确创建工作目标和努力方向,深化对一些重点问题的认识。
一是徒步骑车实地察看接地气。通过各级文明办领导带头实地走访、查找不足、分析原因、反馈交流、督促整改,推动文明创建常态长效。其结果不作为测评依据,对发现的问题不急于曝光,而是内部交换意见,促进整改,是对常规督促检查的补充。这一做法直面现场了解实情,是推动文明督查接地气、明实情,推动文明创建改作风、增实效的重要举措,是上级领导机关了解掌握基层文明创建情况的基本形式。
二是徒步骑车实地察看推动整改。上级领导机关和当地领导干部养成业余徒步察看文明创建工作的习惯,既能起到察看推动工作之效,又能起到健身锻炼之功;既帮助解决民生问题,也推动解决“四风”问题,密切了党群关系。通过徒步或骑车察看文明城市创建,有力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和领导机关一件件一项项过问、督查有关事宜,使不少看起来细微不起眼而久拖不决的问题,得到了及时妥善解决,调动了群众参与文明创建的积极性,促进了城市公共管理精细化、常态化。例如,发现不少城市存在内河污染、夜市污染、保洁回潮、盲道挤占等现象,这些问题在年度测评、检查或平时调研不易暴露、难以碰到,通过“察看”有力推动各地进行重点整改。
三是徒步骑车实地察看针对性强。能够较好了解各地对测评体系中涉及民生、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项目的落实情况。例如察看中发现,在火车站、汽车站等地方,室内吸烟、出租车拒载、乱涂乱写等现象还比较普遍;在农贸市场、小商业街,脏乱无序、占道经营、监管不严等问题仍然突出;在老旧社区,路面积水、路灯不亮、垃圾乱堆、设施损坏等民生欠帐问题长期存在,等等。这些问题均可在现场查验,可看可问,可以立查立改,有利于形成及时反映、快速解决、真实见效的创建机制,克服工作盲点,真正体现了“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的根本要求。
二、与时俱进改进文明创建
按照中央文明办对今年提出的“简化程序、下放职责、严格标准、注重质量”创建工作要求,把修订省级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作为改进作风的重要环节,以2011版《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为蓝本,对旧版总评指标进行修订,研究编制了《2012—2014年度福建省文明城市(城区、县城)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指标》。
在指标设置上,通过组织调研、座谈、研讨等形式,收集、整合各方面意见建议,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对原版指标进行大幅压减、少量增加和适当调整,着重引导基层克服形式主义,努力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新版测评指标总量压减幅度在1/3以上。
在测评内容上,贯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协调推进的要求,涵盖“八大环境”建设和各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体现文明城市是一个综合性的荣誉称号。在此基础上,紧密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任务新要求,注重与中央文明办确定的“七个突出”重点工作相衔接,与推动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相呼应,力求把抽象、笼统的要求转化为可感可评的实在标准,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变软为硬,把文明城市创建的重心引向更加务实有效的轨道。
在测评方式上,综合考虑指标涵盖面与基层可承受的平衡关系、写实写细与可查可比的对应关系、测评时间控制与测评队伍规模的制约关系,适当加大实地考察份量,压缩材料审核比重。材料审核重点查验市县区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落实推动工作的相关材料;实地考察重在增强随机性,扩大覆盖面,运用网络申报、电脑抽样,减少人为因素干扰;整个测评工作强调减少汇报人数,不搞“大阵容”,检查不搞“大轰隆”,应检不稿“大部队”。首次将“改进迎检作风”纳入测评范畴,要求测评工作不兴师动众扰民、不增加基层接待负担、不干扰地方正常秩序,以硬约束推动各地保持常态。
三、分类指导督促文明创建
根据各地在创建总评年迎评热情高、力度大,安排紧的实际,强化统筹、注重整合、突出重点,增强对各地各部门文明创建工作的指导。
一是强化文明城市创建。制定省级文明城市(县城、城区)测评方案,确定自愿申报、统一测评的原则以及相关时序步骤安排。制定《福建省文明城市“一票否决”实施细则》,对部门否决内容和权限作进一步规范。全省的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全国文明县城以及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县级市均召开创城动员大会,制定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和年度创建重点任务分工实施方案,统筹各方面资源和力量,推动文明创建工作的整体提升。
二是深化文明行业和文明单位创建。召开文明行业创建工作会议,部署行业创建工作,提出“抓好统筹、抓住关键、抓实效能、抓出特色、抓成常态”的工作要求。针对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志愿服务制度化和深化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餐桌“三大行动”等重点工作,分别到相关部门调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工作方案,细化任务分工。融合创建载体,把省级主管部门落实本行业文明创建和开展省市共建福州全国文明城市情况,纳入省直机关各单位文明创建内容,督促省主管部门更好地履行行业管理责任。组织修订省级文明单位、文明学校、文明社区、文明风景旅游区考评指标,加强全国文明单位培育。
三是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重点针对沿海个别乡镇在红白喜事中攀比斗富、铺张浪费之风有所抬头的现象,加强对村规民约的监督执行,建立道德领域重大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机制,坚决遏制各类歪风邪气,把社会舆论引导到崇德尚俭和热心公益上来。在福建文明风网站等平台曝光不文明行为,组织省、市媒体通过现场访谈、专家学者评论等方式,加强宣传引导。选择一批重点乡镇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组织道德模范故事巡演、“仁义孝行颂”故事巡讲和乡村好人推荐评议等活动,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出台《福建省公墓和公益性骨灰楼堂建设的意见》,深化乡村殡葬改革,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四、打造品牌提升文明创建
始终注重结合实际,发挥地方优势,总结推广经验,持续抓典型树品牌,把强项做强,把特色做足,把影响做大。
一是打造“家训家风”品牌。持续深化“厅堂悬挂家训”活动,组织力量编辑出版了《福建家训》,年内将编辑该书的姊妹篇《福建村规民约》。在未成年人中广泛开展“家训家风伴我成长”主题活动,举办家训诵读、家教故事征集、家训书画巡展,组织省市媒体刊播优秀作品,采访报道家教故事。积极筹办“福建省家训家风文化艺术陈列馆”,以实物展示和书法、绘画、动漫、微电影等艺术形式,集中展现福建各地名人家训家风等家教文化,培育优良家风,弘扬传统美德。
二是打造志愿服务队伍品牌。加大民间志愿服务组织扶持力度,着力培育厦门市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福建观鸟会、福建“水之声”合唱团、福建同人助残、晋江市供电公司党员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三明市歌舞团文化志愿服务队、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寿宁县南阳义务消防队、石狮市“阳光太太”亲善志愿服务队、厦门市海沧区台胞义工之家等10支品牌队伍。
三是打造地方特色工作品牌。积极推动各地做大品牌,厦门点评制、福州省市共建机制、漳州一线工作法、泉州文明创建“五单”(列清单、发传单、开药单、对账单、给成绩单)工作法、三明对标应考百日会战、莆田校园绿色网室建设、南平先进文化进宗祠、龙岩“三红精神”教育、宁德文明创建约谈等地方品牌更加成熟定型、更加扎实有效。
五、强化制度推进文明创建
把健全完善和狠抓落实各项制度作为文明创建的根本性任务来抓,推动制度建设更好地发挥好影响全局、带动长远的作用。
一是健全诚信制度。制定《福建省贯彻〈“构建诚信 惩戒失信”合作备忘录〉实施意见》,建立“红黑榜”发布制度,定期发布失信企业和个人名单。推动厦门市制定有关诚信建设的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协调省发改委、人民银行等部门,完善征信系统,扩大覆盖面。
二是健全志愿服务制度。制定《关于推进福建省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及任务分工方案》,出台《福建省社区志愿服务实施方案》,举办全省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暨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现场推进会。编写《福建省社区志愿服务指导手册》,确定了首批235家志愿服务记录试点单位。
三是健全道德模范事迹宣传和帮扶机制。配合中央文明办在厦门、漳州、泉州市举办6场道德模范故事会基层巡演。编辑出版《福建道德模范宣传挂图》下发基层宣传展示,筹备拍摄40集“德耀八闽”微电影。全面落实《福建省帮扶和礼遇道德模范实施意见》、《金融服务道德模范实施细则》和《金融服务道德模范企业和文明单位(企业)实施细则》,不断巩固和壮大社会正能量。
四是健全校馆衔接机制。筹划“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活动,开发校园文化服务网络对接专门软件,组织24家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精选有关文化、艺术、民俗、技能、科学、体育等6类50个服务项目,为学校提供“菜单式”服务,实现校馆有效对接,推进高雅艺术、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
五是健全公益广告创作传播机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工作,确定8大选题,采取集中创作、委托设计、公开征集三种方式推动公益广告创作。开展全省公益广告创作大赛。邀请有关专家专业人员,成立“福建省公益广告集中创意创作小组”,确定首批协议合作单位,组织重点攻关,推出一批类型多样的公益广告精品。组织中国文明网联盟福建站和福建文明网站改版升级,增强吸引力,扩大影响力,使网络平台在公益广告传播中发挥更大作用。 (编辑:张如锐)
〔创城声音〕
市、县(区)文明委领导论文明城市创建
按:今年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将作风建设引向深入之年,也是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总评年。一段时间来,省、市、县(区)各级各部门以总评为契机,着眼做深做实,注重有用有效,通过实地察看、大会动员、座谈交流、学习培训等方式,大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掀起新一轮争创热潮。现将部分市、县(区)文明委领导有关文明城市创建的发言摘编刊发,供各地各部门学习。
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抓住建设“东亚文化之都”和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先进区建设的机遇,引导广大市民尤其是青年一代,自觉传承爱国爱乡、爱拼敢赢、开放包容、乐善好施等人文特质,更加彰显城市的美誉度、吸引力。
——泉州市委书记黄少萍
端正认识不动摇,全力以赴不放松,狠抓落实不懈怠,脚踏实地,再接再厉,争创文明城市“四连冠”。
——厦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叶重耕
文明城市创建,坚持问题导向,问计于民;坚持多元参与,共建共管;坚持惠民利民,共治共享。
——厦门市委常委、海沧投资区党工委书记、
区委书记 郑云峰
抓文明城市创建,务必做到:在关键节点上不懈怠,在整改提升上不停步,在责任落实上不打折。
——晋安区委书记 林峰
文明城市创建,一要注重传统办法与共同缔造相结合,二要注重短期举措与长效机制相结合,三要注重创建迎检与破解难题相结合。
——思明区委书记 游文昌
要有危机意识,把问题想得更透彻一些,把措施想得更周全一些,做实做细每一项工作,做最充分的准备,绝不能有丝毫懈怠,绝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绝不能有差不多就行的心理,绝不能有厌战的情绪。
——石狮市委书记张永宁
思想认识再深化,目标意志再统一,工作任务再明确,推进力度再加大,责任落实再强化,服务保障再提升。
——蕉城区委书记 王世雄
争创省级文明县城,一要坚定信心抓创建,以创促干,全力以赴;二要突出重点抓难点,着力提升人的素质和城区的建设管理;三要落实责任不手软。
——浦城县委书记 黄书荣
从近期督查的情况来看,创建工作存在区级层面比较热、部分职能部门比较冷,领导干部比较热、一般工作人员比较冷的情况。思想上要更重视,认识上要再提高,持续加大督导力度,对创建工作不力、进展迟缓的单位严肃问责。
——马尾区委副书记蓝锋
武平县是龙岩市首个“全国文明县城”,这块“金字招牌”,是武平最响亮的城市名片。几年来持续创建,全县上下呈现出实力在增、面貌在变、形象在升、人心在聚的良好态势。新一轮创建要以持续促提升,以内涵促提升,以创新促提升。
——武平县委副书记陈荣水
争创新一届省级文明城市,是对南安市三年来各项工作的一次集中检阅,是一次没有补考机会的大考。
——南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黄文福
(编辑:游立华)
〔一把手谈创建〕
永泰县委书记 林强:
坚持“五位一体” 抓好五个重点
文明县城是反映一座县城整体文明、和谐程度的综合性荣誉称号,是个十分有价值的城市品牌。永泰县委、县政府始终不渝把文明县城创建作为目标追求,作为“五位一体”纳入总体布局。当下,创建“省级文明县城”成为了永泰37万人民的共同企盼和自觉行动。
一是抓基础。基础设施建设是文明县城的“硬件”。永泰县把民生优先、强化基础作为创建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并举,按照县城总体规划,全力打造“山、水、城”交融的生态县城。城区立面景观改造、灯光夜景工程全面铺开。南湖公园、龙峰园公园、联奎公园等一批公园陆续建成。建成南北江滨路、站前大道、刘歧大道、龙头大道等城市路网。污水处理、自来水厂、垃圾处理场等一批功能完善的基础设施相继竣工。利用城区大樟溪、清凉溪、温泉溪三溪汇集的特点,全面推进“三溪六岸”景观改造工程,规划建设人行道、休闲服务设施、污水管网改造、夜景灯光工程、生态防洪工程等,县城居民5分钟之内就能到达溪边、公园休憩、游玩、慢步,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加快以社会事业建设为重点的城市配套设施。推进“六馆一中心(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文化馆、规划展示馆、旅游体验馆、演艺中心)”建设。建成县文体综合楼、行政服务中心、中小学教学楼、医疗卫生综合楼、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福利中心等,各种教育、卫生、体育和文化资源有序整合,有力提升城市品位和水平,努力把永泰打造成“宜居、利居、乐居”的福地。
二是抓重点。城市环境整治是文明县城创建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永泰大力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组建县市容环境管理中心,承担环卫、市政、园林、市容管理等多项职能,统筹执法力量,高效解决难题。组织开展交通秩序、环境卫生、社区街巷、场馆设施、各类市场等五大整治行动,集中治理“脏、乱、差”,把有碍观瞻、影响城市形象的突出问题解决掉,让城市的“脸面”靓起来。治“脏”,对主要街道、集贸市场、城郊接合部等重点部位及背街小巷、建筑工地、居民区的卫生死角进行综合整治,做到街面、路面、铺面、墙面整洁美观。治“乱”,以公共交通、公共安全、公共秩序、公共卫生为重点,突出整治乱搭乱建、占道经营、乱贴乱画和车辆乱停乱放、行人乱穿马路等现象,整治各类安全隐患,保证社会安定有序、市民生活舒心。治“差”,以窗口行业、服务领域为重点,完善服务标准、规范服务程序,切实解决态度差、效率低的问题,进一步提升行政审批效能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三是抓根本。把提高市民文明素质作为创建文明县城的根本任务,以党员干部、企业职工、学校学生、个体商户和社区居民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导广大市民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中国梦”社会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建立企业信用“红黑榜”发布制度,开展“诚实劳动、诚实经营”创建活动,推动形成崇德向善的道德风尚。不断深化“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户”、“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让广大群众在参与中增强文明意识、养成文明习惯。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勤劳节俭宣传、文明交通、文明旅游等活动行动,传播核心价值、引领文明风尚。坚持把培育先进典型融入创建工作全过程,持续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美德少年”等评选活动,建设“道德讲堂”,用先进典型教育人、感染人、激励人。引导广大市民参与“福州·永泰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大型赛事志愿服务,广大群众在扶危济困、社区服务和应急救援等志愿服务活动中,奉献爱心、陶冶情操、升华境界,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
四是抓创新。围绕特色做文章,靠特色补弱项、创品牌、增亮点。彰显生态特色。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原则,以发展的理念保护生态,以生态的理念发展经济,持续保育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多年来,我县环境质量指数均在99.8以上,县城区空气污染指数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水环境质量符合Ⅱ类水质标准,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达97.6%。挖掘文化资源。着力打造好“名人、古镇、古民居(寨堡)、武术、民间信仰、地方物产、民俗、红色”等八张文化品牌,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文化周周乐”等群众性文化活动,让文化气息更加浓厚。做大旅游品牌。全县具有游览开发价值的景观达116处,已建成18个景区。近年来,永泰相继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县”、“中国温泉之乡”、“福建最佳旅游目的地”、“福建空中最美家园”和“福州十大名片”等荣誉称号。成功举办环福州•永泰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和首届世界温泉小镇及养生发展论坛。
五是抓导向。注重全县动员、全民创建,提高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支持度,使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深入人心,成为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的自觉行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创建文明县城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先进经验和好人好事,适时组织开展明察暗访,配合创建督查组,曝光各类不文明现象。结合“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各社区、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大力宣传文明礼仪知识问答、窗口服务单位行业规范、市民守则和行为规范,结合阶段工作重点,推动创建工作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围绕社会公德、环境卫生、行为规范、交通秩序等重点,组织开展各种宣传教育实践活动,让市民了解文明县城创建为永泰带来的深刻变化,激发参与创建的热情。
(编辑:游立华)
〔公民道德建设〕
我省有力提升公益广告宣传传播力影响力
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六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的意见》要求,把公益广告宣传作为深化精神文明创建的重点项目来推进,作为当前一段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来落实,提升责任意识,突出主题内涵,融入节日文化,创新表现形式,整合社会资源,不断增强公益广告宣传的传播力影响力。
一是提升责任意识,落实主渠道。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交通厅、住建厅、旅游局等省文明委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形成工作合力。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省“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领导小组座谈会,加强沟通协调,督促任务落实,确保工作力度不减,标准不降。制定下发《福建省“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实施方案》,各地各部门各新闻媒体不折不扣落实中央要求,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切实发挥好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户外媒介等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各级各类媒体媒介刊播公益广告的版面、时长、数量、面积在2013年基础上做到只增不减。其中,《福建日报》、《海峡都市报》等省级报刊类媒体每月刊播近10个版,省广播影视集团广播频道每天10次,电视频道每天15次,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刊播,超额完成任务。坚持每月一汇总一通报,省委文明办每月5日前收集各地各媒体上个月刊播情况,对工作开展好的部门和单位进行通报表扬,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地区实施问责追究,组织刊播审看小组对媒体刊播情况进行“回头看”。
二是突出内涵主题,弘扬正能量。围绕八个重点选题,突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宣传教育、生态文明建设、文明旅游、文明交通、诚信建设、志愿服务等内容,集中、持续开展切合活动主题的系列公益广告宣传,营造氛围、发挥导向。结合重大主题活动日,在植树节开展“建设清新福建”生态文明宣传,在学雷锋纪念日、国际志愿者日开展“做最美福建人”志愿服务理念宣传,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开展守信守法宣传,在国际劳动节开展爱劳动教育,在儿童节开展关爱未成年人宣传,在世界环境日开展“节能环保从我做起”宣传,等等,宣传周期均保持1周以上。紧扣党委政府重点工作及社会热点问题,围绕落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诚信建设制度化、志愿服务制度化、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等重点工作,刊播一批践行群众路线、反对形式主义、“光盘行动”、拒绝“酒驾”、游览不“涂鸦”、上网不造谣等主题公益广告,借助大型专项活动提升公益宣传效应。结合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感动人物评选表彰活动,以群众身边的“好人”、模范为原型,推出道德模范公益广告10幅、“感动人物”公益广告10幅,在省市主要媒体及社会媒介持续刊播。
三是融入节日文化,提高亲和力。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以及拗九节、对渡节、畲歌节等福建特有的地方性节日期间,利用公益广告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勤劳节俭、敬老爱亲、和谐邻里、爱国爱乡、团结友爱等时代价值,引导人们自觉践行中华美德,传承中华文化。把公益宣传融入到民俗活动的各个环节,让群众在参与、体验中自然接受公益传播。如2013年,省委文明办、省工商局联合《海峡都市报》在全省举办中秋社区博饼文化节暨优秀公益广告巡展活动,以中秋博饼这一福建特有的、百姓乐于参与的民俗活动,创新性开展公益广告传播,活动先后走进50多个居民小区、商场,覆盖100多万群众,被中国广告协会评为2013年度全国报刊广告“金推手”经典案例奖。节日期间持续推出过文明节、过节俭节、过绿色节、过仁爱节等主题公益广告,广泛宣传反对餐桌浪费、文明出游、拒绝酒驾、和谐邻里、学雷锋志愿服务、尊老爱亲、廉洁守纪、节能环保等公益理念,大力倡导绿色低碳消费理念和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四是创新表现形式,增强感染力。加大自主创新创作力度,通过征集评选、委托设计、集中创作等方式,打造一批创意好、形式活、感染力强的优秀广告作品,有效提升公益广告宣传的教育实效。激活“老元素”。从福建家风家训、福建历史名人、福建历史文化传奇故事、福建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结合点上创意创作,运用书法、绘画、剪纸、版画、雕塑、刺绣等传统艺术形式承载、解读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当代内容,让群众想看、爱看。结合开展“好家风好家训”活动,发动100多名省、市著名书法家参与公益广告创作,将书法艺术融入公益广告。用好“新形式”。联合电信基础运营商动漫基地、动漫动画企业,推动创作微电影、微视、动漫卡通、漫画动画、彩信微信等时尚元素的作品,不断适应互联网、手机终端等新媒体传播方式,让不同受众尤其是青少年想看、爱看。如《海峡都市报》在公益广告作品中设置二维码,读者通过扫描二维码,便能免费接收手机彩信公益广告,让读者随时随地接受公益广告传播。植入“日用品”。各地各部门将“讲文明树新风”主题公益广告植入明信片、宣传卡、太阳伞、购物袋、太阳帽、纸杯、景区门票、电影票等日常用品,在各类学雷锋志愿服务行动、大型商贸展会等活动中投入使用或进行发放,推动公益广告宣传融入百姓寻常生活。
五是整合社会资源,拓展带动性。成立集中创作小组。省委文明办牵头成立了由省属主要媒体、重点动漫广告企业、民间艺术协会组成的公益广告集中创作小组,组织专家学者、广告企业负责人、广告创意制作设计人员、民间艺人重点功关,打造一批创意新颖、表现灵活的优秀公益广告,目前已征集创意方案50多件,开拍10集道德模范微电影。搭建供需对接共赢平台。设立全省统一的“讲文明树新风”优秀公益广告作品库,整合汇集数千件各类主题的“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作品,向全社会免费开放。成立由省内相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广告公司等组成的海都公益传播联盟,打造公益活动互动平台,让更多的企业及个人开放自身资源,积极参与构建公益传播。海都报与知名地产商合作全年发布公益广告,以每周一次的频次在报纸上刊登公益广告;与公交公司举办为期一周的环保公益出行周公益活动,吸引数十万市民参与。加大资金扶持力度。2013年,省委宣传部从文化事业建设经费中安排专项资金300万用于公益广告宣传,今年将安排500万元激励各类媒体刊播公益广告及推动公益广告创作。各地各部门以企业冠名、公益捐助等方式,多渠道筹措公益广告资金数千万元。加强行业考评推动。省委网络办、省通信管理局、省工商管理局、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等部门结合行业管理,分别对有关媒体媒介刊播公益广告情况进行监督考评,保质保量完成刊播任务。各级文明办将“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情况,纳入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测评,适当加大权重和分值,推动工作落地落实,公益广告宣传覆盖所有市、县(区),遍及城乡。
(供稿:综合处 编辑:江化林)
〔精神文明创建〕
浦城县四举措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一是积极引领,全民参与。坚持“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的指导思想,提出了“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创文明新村”的目标,先后开展“际岭村首届道德模范”、“好婆婆”、“好媳妇”评选以及“平安家庭”创建等活动,形成崇尚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组织全村党员干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大讨论,到周边示范村参观学习,转变思想观念,形成共识凝聚合力。
二是整合资源,挖掘特色。聘请专业人员对际岭村的山、水、林、文、景和人力资源、经济状况进行全面考察,整合、利用山林、稻田、毛竹、水系等自然资源,发挥竹林生态优势,开发利用火山岩地质景观、百年古松群、梅林坑百棵梅花峡谷、攀岩寺红军活动标语、金竹坑游击队浦松政特委所在地等自然、历史景观。
三是因地制宜,科学创建。聘请专家编制美丽乡村规划,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会同建设、旅游部门聘请专业人士到村考察指导,绘制重要景点建设施工图,制定扶贫开发计划。动员全村力量开展旧房改造、裸房整治、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基础工程。落实改水、改沟、改厕、改圈、改污等“五改”工程,实行收费保洁门前三包,垃圾入桶,聘请保洁员负责日扫日清,村民共同参与环境整治。通过扶贫开发,组建笋竹、绿化苗、珍稀食用菌、高山有机茶、养蜂等专业合作社,成立家庭农场、乡村旅游开发公司、农家乐,种养植业有序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度提高。
四是广泛发动,积极推进。村民自力更生参与建设,村财补助推进活动。农民投资开发了笋竹、食用菌、高山茶三个专业合作建设和家庭农场,组织专业合作社投入生产。积极配合村里开展河道治理和道路改造工程,沿河、沿路改造拓宽的农地林地、防洪堤使用石材等都供集体无偿使用,合力共建“美丽乡村”。
(供稿:浦城县文明办 编辑:简福海 吴梦玫)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省妇联多样活动助力未成年人成长
“六一”期间,省妇联组织开展三大系列活动,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一是“家教讲堂”活动。邀请全国家庭教育讲师团专家在全省9个设区市及平潭综合实验区,举办“感悟生命、珍爱生命”家教公益大讲堂巡回报告会。联合福州市妇联,在福州城区50个社区举办“家庭教育沙龙”,家庭教育专家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家庭教育理念和知识。开展“家庭教育专家快车农村行”活动,邀请专家深入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镇、村,举办“呵护成长——预防性侵六步走”主题讲座。联合省政协社法委召开家风家教专题调研座谈会,探讨家教热点难点问题。开通手机及互联网“家庭教育空中课堂”,传播家教先进理念和科学方法。
二是特殊群体关爱活动。深入罗源、周宁、政和、明溪、湖里、石狮等8个县(市、区),开展农村留守流动儿童问题调查研究。拍摄“爱心妈妈”志愿者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贫困儿童的特别节目《守望》,并在福建电视台播出。联合省广播影视集团少儿频道拍摄和播出宣传儿童安全教育题材的系列微电影,举办“儿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家庭教育讲座,印制儿童安全知识宣传品发放到基层。加大“儿童友好家园”建设力度,为晋安区、东山县、建宁县等10个县(区)的留守流动儿童集中的中小学校捐建爱心书屋、亲情聊天室和心理咨询室,捐赠文体活动器材、太阳能热水器、电开水柜等设施。
三是家训家风传播活动。以弘扬倡导良好家风家教为重点,在全省开展“家训家风伴我成长”家教故事征文和家规家训书画征集、“传承好家风的好妈好爸”推荐评选三项活动,引导未成年人传承家庭美德和家教文化。
(供稿:省妇联蔡剑秀 编辑:张如锐)
漳州市文明单位共建乡村学校少年宫
2013年3月以来,漳州市组织文明单位与学校挂钩共建。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34个省、市级文明单位与144所学校结对共建,投入资金近千万元,为挂钩学校提供器材设备、活动组织、技能辅导等服务,有力推进了乡村学校少年宫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建设。
一是对接需求。针对自建的100多所乡镇中心小学少年宫资金紧、人才缺的现实困难,市文明委下发了《关于组织省级以上文明单位挂钩共建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工作通知》,采取自愿参与、自主结对的原则,实行“一对一”或“多对一”形式,鼓励文明单位发挥资金、设施、技术、人才等优势,联合社会力量,帮助各乡镇参照中央专项彩票公益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标准,建设学校少年宫。市文明办编印乡村学校少年宫共建一览表、联络工作通讯录等资料,召开对接会,签订共建协议,确保挂钩共建落地落实。
二是规范建设。建立一套规章制度。确保学校少年宫运行有章可循,活动常态化、规范化。培育一支辅导员队伍。文明单位组织本单位有热心、有专长的干部职工担任学校少年宫志愿者辅导员,协助挂钩学校向社会招募大学生、“五老”人员、民间艺人等志愿辅导员。资助一批活动器材。为共建校添置必需的活动器材。开展一系列活动。鼓励学生全员参与经典诵读、手工制作等寓教于乐项目。制作一套项目标识牌。对外公示项目内容、开放时间和辅导人员。建立一套档案资料。
三是明确责任。县(市、区)文明办着重综合协调文明单位挂钩共建落地工作;教育局着重指导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设施、器材管理;乡镇党委政府和中心小学履行主体责任,制定细化建设方案,主动向挂钩单位汇报进展成效。参与挂钩共建的文明单位做到“三带四定”:带责任、带感情、带资金,定共建挂钩目标、定扶持内容、定扶持措施、定建设进度。
四是跟进督促。市文明办、教育局组织专题调研、督查,对全市文明单位挂钩共建乡村(城市)学校少年宫进展情况进行通报。2013年底,市文明办在漳浦县召开全市乡村(城市)学校少年宫建设现场会,市公安局、市法院、市烟草局等共建单位作了经验交流,展示了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成果。
(供稿:漳州市文明办 编辑:张如锐)
〔志愿服务〕
鼓楼区党员志愿者进社区开展“五个一”活动
鼓楼区党员志愿者以社区党员工作室为管理服务平台,牢牢把握“为群众服务”工作重点,统筹安排开展“五个一”活动。
一是“亮身份”活动。引导党员亮身份,主动参与社区文明创建、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等中心工作,志愿参与房前屋后的绿化美化、家园清洁等工作,积极向群众宣传“共同缔造”理念,以一个人带动一家人,以一户带动一群,助力文明城市建设。
二是“下网格”活动。依托网格化,将党员志愿者融合到网格走家入户,与包网格的社区干部建成“网格化党建服务群”,每年把社区网格内所有家庭走一遍,确保不漏户。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做好文明城市创建宣传引导,让居民群众理解、配合、支持文明城市创建。
三是“亮承诺”活动。签订公开承诺书,认领服务项目。以“地缘、业缘、趣缘”为组织纽带,以街巷、小区、楼栋以及商贸圈、外来人员集聚区为重点,开展社区管理、法律维权、卫生保健、政策咨询等志愿服务。
四是“暖民心”活动。根据党员意愿和辖区困难群体情况,采取“一帮一”、“多帮一”等形式,结对帮扶困难家庭,给予资助或解决实际困难。关注空巢、失独家庭和残疾、长期待业的居民,主动上门走访,鼓励和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五是“领心愿”活动。推行“居民点单、支部下单、党员和党组织接单”的服务模式,由街道统筹、社区征集,将群众合理的个性化需求记录到“美丽心愿”卡,公布在心愿墙上,让党员志愿者自主认领、开展服务。
(供稿:鼓楼区文明办 编辑:黄筠菲)
湖里区“三个化”推进志愿服务
2013年8月,湖里区被列为全国志愿服务记录制度试点城区。试点中,金安社区率先探索建立了志愿服务“八项制度”、“八步流程”,取得良好成效。湖里区因势利导,将“金安模式”推广至全区,推动志愿服务实现新提升。
一、管理与激励并举,“八项制度”确保规范化
一是注册登记制度,着重抓好申请、审核、注册到编入队伍等环节,做到登记有序,资料齐备。二是志愿者培训制度,对志愿者进行岗前培训、技能培训、定期培训以及开展季度经验交流等。三是需求对接制度,通过入户、QQ群、意见箱、宣传栏、网站等平台,公布志愿服务队伍和服务内容,收集服务需求,落实评估、招募、确定服务项目和派遣志愿者等,服务对象与志愿者无缝对接。四是服务记录制度,主要解决“谁来记、记什么、怎么记”问题。五是嘉许和回馈制度,对表现突出的志愿者进行上榜嘉许,在入党入团、“关爱基金”申请上优先推荐。六是服务保险制度,针对常态性、阶段性志愿服务项目分别为志愿者购买长期、短期保险。七是社工带志愿者制度,明确每名社工固定联系10名志愿者,由社工组织志愿者策划实施服务项目。八是党团员带头做志愿服务制度,党团员志愿者带头参与网格包片、入户走访、认领“美丽心愿”、结对帮扶等志愿活动。
二、需求与评估并重,“八项流程”促进科学化
按照公布志愿服务队伍及服务内容、收集被服务者的需求信息、评估志愿服务需求的可行性、公示志愿服务项目、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评估志愿服务质量、登记志愿服务记录、总结志愿服务成效等八个服务流程,有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将招募志愿者的特长和能参与服务的时间制作成菜单式志愿服务表在志愿服务宣传栏、网站、LED等载体上进行公布,对社区居民的需求进行收集、整理并评估可行性,制定成“可订制式”志愿服务计划并进行公示,指派志愿者进行对接。活动结束后,详实记录志愿者服务情况,并评估活动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的办法,进一步优化志愿服务。
三、常态与特色并进,活动品牌实现多样化
各社区结合各自实际,因地制宜,抓好特色品牌建设,努力实现“一社区一特色一品牌一亮点”。推进志愿服务进基层、进社区、进家庭,采取“1对1”或“N对1”的方式,安排全区188个各级文明单位(企业、学校)与52个社区开展共驻共建志愿服务活动,把困难群众作为服务重点,常年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推广金安“快乐365”志愿服务做法,采用“三联动”(党员联动、社工志愿者联动和区域联动)、“六机制”(供需对接、注册登记、培训上岗、服务记录、嘉许和回馈和服务保险机制)、“五服务”(爱心扶助老弱、热心守望邻里、精心服务居民、美心优化环境和同心建设社区服务),倡导全年365天,时时处处为居民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志愿服务。怡景社区发挥企业工厂多的优势,吸纳企业员工组成企业志愿服务队,反哺社区建设;兴隆社区针对台胞台属多的情况,组建台胞志愿服务队,鼓励台胞将台湾地区优秀志工经验带入社区;吕岭社区发挥高校、专业机构等资源优势,形成“专业机构+社工+志愿者”的基本志愿服务模式,提高社区志愿服务质量;禾盛社区吸纳16名外籍人士组成外籍志愿服务队;禾缘社区针对社区企业主较多、经济条件较好的特点,发动社区32名企业家组建企业家志愿服务队,发挥财力、物力、人力优势助力社区建设。
(供稿:湖里区文明办 编辑:黄筠菲)
建宁县法院网络文明传播工作措施实成效好
2013年以来,建宁县法院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以博客、微博、论坛为平台,围绕中国梦、道德模范、公益广告等主题,积极撰写博文、评论,发表微博、贴子,传播文明,引领风尚。
主要做法:
一是组建工作小组。挑选5名社会责任感强、热心精神文明建设的青年干警作为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其中一名志愿者为市级骨干,全面负责网络文明传播工作。二是制定管理办法。每月对志愿者进行督查考评,对未完成工作任务的志愿者由分管领导对其进行约谈。三是设立工作室。两台电脑(连接外网)专供志愿者使用,实行值班、签到制度。四是建立“储蓄”制度。为每一位志愿者设立志愿服务“特殊账户”,将志愿者的传播篇(条)数存入“银行”,建立档案,作为给予奖励或在干部提拔时优先考虑的依据,并可在年底折抵一定工作量。五是试行“文明1小时”制度。每周五下午召开时长一个小时的学习讨论会,重点学习网络文明传播工作通报、网络文明传播工作提示等。六是建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QQ群。宣传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意义,组织网友参加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活动。
主要成效:
一是微博、评论成效突出。发表微博、帖子共计8500余篇(条),撰写原创评论37篇,其中被中国文明网采用30篇,5篇被中国文明网首页“深度评论”栏目采用。二是文明单位创建宣传好。稿件被中国文明网采用1篇、福建文明风采用6篇、福建志愿服务网采用4篇、三明文明网采用19篇。三是工作受到成分肯定。集体、个人均受到表彰,单位被三明市委文明办授予“三明市网络文明传播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网络文明传播小组组长魏正雄被省、市、县三级文明办授予先进个人、优秀志愿者、优秀评论员等荣誉称号。
(供稿:建宁县法院 编辑:黄筠菲)
〔情况通报〕
我省5月份3人入选“中国好人榜”、
10人入选“福建好人榜”
一、中国好人榜
助人为乐:黄献阔(厦门翔安)
诚实守信:周 正(三明梅列)
孝老爱亲:李梅彬(漳州龙海)
二、福建好人榜
助人为乐:陈礼东(龙岩漳浦)、姚金华(莆田涵江)
见义勇为:唐昌富 方瑞友(福州福清)
苏廷生 苏足丰(厦门思明)、李永恩(省直)
诚实守信:张建萍(厦门湖里)
敬业奉献:苏柳芳(龙岩新罗)、杜进兴(福州马尾)
孝老爱亲:陈建君(莆田涵江)、高端丽(厦门市直)
(供稿:综合处 编辑:李忻杰)
〔简讯〕
福建师大评选道德模范 6月17日,福建师范大学举办首届道德模范颁奖典礼,15名师生被授予道德模范称号,包括5名在职教职工、5名学生和5名离退休教职工。 (综合处)
我省制作关爱儿童微电影 由省妇联、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省广播影视团少儿频道联合摄制7部关爱儿童题材的微电影作品,其中,《父亲的鞋》以福建省美德少年王芹秀为原型编创。
(综合处)
厦门市举办海峡两岸郑成功文化节 文化节以“中国梦 两岸情”为主题,450位台湾同胞来厦参加开幕仪式。
(思明区文明办)
漳州市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社区活动 举办创建文明城市知识进社区广场舞比赛,制作分发10万枚创城知识邮资封和10万张创城知识问答宣传彩页,推动创建文明城市活动进社区、进家庭。 (漳州市文明办)
三明市成立文化志愿服务中心 中心设立文化志愿者之家、书画工作室、音乐工作室、舞蹈工作室、摄影工作室、综合教室等,试行免费开放,每周六上午开展一堂文化志愿服务培训课,为市民提供书画鉴赏等培训。 (三明市文明办)
马尾区开展徒步骑行督查创建 区四套班子领导及各职能部门走街串巷,检查文明城区创建情况,坚持常态察看、领导带头和以察促改,全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
(马尾区文明办)
上杭县积极推动文明旅游 将《旅游法》和文明旅游行为规范列入从业人员培训内容;组织开展诚信旅游企业、从业人员评选活动;在旅游景区出入口、主要通道、宣传栏等醒目位置设立文明旅游广告牌和提示牌;组建志愿服务队引导游客文明游览,劝阻不文明行为;各类餐馆、饭店制定“文明餐桌”公约,开展“光盘行动”等活动。(上杭县文明办)
(组稿:综合处 编辑:李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