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的新闻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无论是出席领导的高规格,还是短短三小时的意犹未尽,抑或是媒体网络披露的些许细节,通过各种渠道广为流传,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无限遐想。可见文艺工作地位之高,影响之大,和人们群众心中文艺发展的期盼之切。
透过这些新闻解读和网友评论,作为同样从事与文艺沾边的新闻文化工作者,笔者也深感非常振奋,内心有话说。惊叹于此次座谈会上,无论是习近平总书记,还是发言的文艺界重量级代表,他们都是如此开门见山,直抒胸臆。既高度肯定改革开放以来,文艺创作春天里所取得的累累硕果,也丝毫不回避存在的诸多问题。
拿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叫“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用著名演员李雪健的发言,叫“一些演员经不起名利的自我膨胀……还有一种怪现象,就是有些作品观众一边看一边骂,创作者一边挨骂一边还挣着大钱。这样的作品是有经济效益了,但是社会效益呢?”
应该说这些对话,有共识,引共鸣,都很接地气,读来怎不叫人振奋?虽然这看上去只是一场座谈会,但却强劲地吹响了新时期文艺创作号角。新常态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既要有经济实力强大的物质文明,更要有以文艺繁荣为代表的精神文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也同样反作用于经济发展。就社会发展规律而言,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精神文明必然要发展,而且对物质文明发展有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是只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同进步,才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需求。
“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社会主义文艺就是人民的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文艺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很多具体的办法。简言之,群众观点是核心,也就是要接地气。要创作出能反映时代精神的伟大作品,文艺工作者必须深入群众,贴近社会实际,与老百姓同呼吸共命运,一起奋斗在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既从中汲取创作营养,又直接了解群众需求。
因此,只有真正深入群众路,真正接地气了,广大文艺工作者也才是真正投身到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去了。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每一个中国人特别是以文艺工作者为代表的精神文明工作者都不是旁观者,而是记录者、讴歌者和参与者。携手让文艺接上地气,源源不断地给力中国梦。 (许益明)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10-13央视聚焦厦门创新城市治理 文艺曾厝垵成生动案例
- 2014-09-30东山县中兴社区举办“迎国庆、庆重阳文艺茶话会”
- 2014-09-30仙游县:鲤南中心举办庆国庆文艺汇演
- 2014-09-25让文艺走向大众 集美文艺讲堂系列公益讲座开讲
- 2014-09-22文艺作品理应撑起时代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