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经典智慧古为今用 文化力量民族共享
负阴抱阳一点红
——小议中华文化的形象特征
国学,从强调本土的儒道两家,到东汉时期佛家的介入,形成儒道释三家并存的文化态势。儒家强调积极进取,道家强调无为而治,“一阴一阳之谓道”,儒道两家代表着中华文化中阴阳平衡的主流。不论儒家的入世,还是道家的出世,说的都是今生今世之事,对人生彼岸的问题没有做更多思考。
不说生死问题,人的困惑还在:人死之后到底有没有知?这是个极端的人生经历,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正因为死后世界的不可印证,宗教就有了存在的可能。佛教自东汉进入中国后,不管教义有多么精微、深奥,在百姓心目中主要讲的就是三世因果,把前生后世的事都说了,对我们的本土文化在思想领域里做了很好的补充。因此,我们在顺境的时候有儒家,积极有为;逆境的时候有道家,顺其自然;遇到生死问题的时候有佛教,此生不堪,还可以修来世。以上特点,使得中华文化被形象地称为“红莲白藕青荷叶,三教原来是一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不只历史文化是三者并存,世界文明的发展形态大体也分为三种:一是借助战争或者先进技术对外侵略扩张,历史上的一些大帝国莫不如此,我们称之为“海盗式文明”;二是被“海盗式文明”殖民化的文明,本土文明程度不够,靠侵略者提携甚至拔苗助长发展起来的文明,我们称之为“奴役式文明”;中华文明有自己的独特发展方式,尽管在历史上几次受到外族入侵,但并没有被异化,反而把侵略者同化,使之成为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这种具有强大包容性、共生性的文明,我们称之为“中和式文明”。
“和而不同”的中和式文明是对中华民族发展特征最好的表述,从尧舜禹历代相传的政治心法“允执厥中”,到《中庸》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乃至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强调和期望的都是中和,即中正平和、公允文明。
责任编辑:金婷 |
相关新闻
- 2014-10-13漳浦县开展少先队“核心价值观记心间”系列活动
- 2014-10-11福建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层“最美人物”评选启动
- 2014-10-06核心价值观是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
- 2014-09-29“福建文明小博客” 强化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
- 2014-09-25南安码头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