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9月28日讯(通讯员李永燊 罗立彪)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一项重中之重的头等大事。连城县从实际出发,注重发挥城乡地域传统文化优势,借助农村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文化遗存厚重多样等特点,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广泛营造先进文化氛围,不断融入新时代的文化精神和现代文明理念,增强文化实力,共筑城乡文明家园。
弘扬传统特色文化,释放文明独特魅力。
连城县是客家人的聚居地和发祥地,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广大农村民间文化形式多样,保存完好,传承有序,流传遍布城乡,且具有鲜明的活态特征,民俗文化主要有罗坊乡走古事、姑田镇游大龙、新泉镇犁春牛、烧炮、庙前镇游花灯、北团游大粽,城乡十番乐等数十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客家民俗活动,被誉为中原文化的“活化石”,古遗存文化有四堡乡古书坊建筑群,雕版印刷坊、宣和乡培田村古民居建筑群,庙前镇芷溪宗祠建筑等。红土地文化有彪炳史册古田会议新泉革命旧址群,朋口镇松毛岭战役遗址,项南文化中心等,技艺文化有四堡锡艺、根雕、客家美食,新泉镇被评为中国客家美食乡镇,此外广流城乡和立足连城,走进中国,走向世界的木偶书法、木偶拉琴、悬空书法、唢呐绝技、茶壶吹奏等,在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我们重视客家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注重文化发展与文明建设紧密结合,抓特色,育精品,成为城乡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
一是加强特色文化资源的整合保护。全县农村有四堡古书坊建筑群、培田古村落建筑群、新泉革命旧址群、芷溪宗祠建筑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7处),其中新泉革命旧址群等6处,旧址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同时与十番音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四堡雕版工艺等7个项目被确定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连城县以培育地域文化特色,开展秉承传统,弘扬技艺等民间文化活动,因特色优势活动形式多样,遍及城乡成绩显著,于2014年2月被授予“中国客家民俗文化之乡”光荣称号,是龙岩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
二是坚持保护与创新相结合。在特色文化资源中注入现代文明理念,加强对客家民俗文化活动的引导,把姑田游大龙、罗坊走古事、新泉犁春牛、芷溪游花灯、北团游大粽等与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婚育新风、平安建设、科技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等政策知识宣传结合,“共圆中国梦”、“共奔小康新农村”,不断赋予时代内涵和生命力,2014年6月12~18日,在福州三坊七巷举办的我国第9个“文化遗产日”,连城县参加展示的非遗项目有北团游大粽、芷溪花灯、姑田连史纸的制作、四堡锡器制作、四堡雕版以及连城提线木偶书法、木偶拉琴为来自海内外游客一展客家独特风情,起了轰动榕城的效应。
三是加强红色文化整合开发,在保护新泉旧址群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中,又在朋口整理挖掘开发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可歌可泣的最后一役松毛岭保卫战遗址建设,编写出版《巍巍松毛岭》一书,重新建造无名英雄墓地群,投资3000多万元拍摄《铁血松毛岭》电视连续剧,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编排独幕情景剧《红色记忆》、《陈毅赔情》独幕话剧,新泉整训旧址群、松毛岭战役遗址已成为龙岩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教育基地。连城县城乡的客家习俗、客家文化以及红色文化,千百年来在连城城乡编织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乡风民俗长卷,迷漫性地舒展在城乡繁衍生长的沃土上。
责任编辑: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