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域外文明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道德建设频道> 综合资讯 > 正文
泉州“最美村官”吴金程:想把村庄建成“桃花源”
http://wmf.fjsen.com 2014-09-15 17:08:20 陈灵 来源:泉州晚报    我来说两句

吴金程经常挂念村里老人的生活

人物名片

姓名:吴金程

年龄:49岁

籍贯:泉州

职业:晋江市磁灶镇大埔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

本报讯(记者 陈灵 实习生 李秋兰 文/图)吴金程自1997年担任村主任以来,大力推进旧村改造,建成两个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的现代住宅小区。2009年,他筹资1100多万元建设敬老院,接纳70岁以上老人免费住养,让村里老人能安养天年。2013年11月3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了《“算账书记”吴金程》。近日,他在泉州市第二届基层“最美人物”评选中获选为“最美村官”。

建现代住宅小区 保留古厝与“乡愁”

大埔村村民吴文焕今年69岁,搬进新房已有7年。他家的三层新房,位于村里“旧村改造”二期建成的小区里,门口有个大花坛,三角梅在阳光下艳丽夺目。村里一排排和他家一样的新房整齐排列,房前屋外有大树、灌木丛和路灯。一小块空地上还有户外健身器材。村里不时能看到闽南古大厝嵌于新家中,别有一番韵味。

“2006年,村两委说要‘旧村改造’时我不太同意,觉得老屋住着挺好。吴金程和其他干部便常常来我家做思想工作。”吴文焕笑着说,同意改造后,短短一年就住进新房,“道路整洁,空气也好。”

吴金程回忆起改造前的家乡也是直摇头:“有的村道窄得连摩托车都开不进,污水横流,1000多个茅厕分布在各处。”1998年,吴金程便委托天津规划院设计图纸,2000年启动第一期“旧村改造”。经过5年的入户劝说和开发建设,80户村民住进了新房。2006年,大埔村启动了二期改造,至2008年,又有68户村民搬新家。他们有的住三层新房,有的住安置套房。目前,三期、四期建设也在进行中。

“旧村改造不是把所有屋子推倒重建。”吴金程说,他们保留了一些古大厝、古井、古树,留住了“乡愁”。

投1100万建养老院 200位老人免费住

尚未到午饭时间,大埔村敬老院一楼的书屋和电子阅览室十分热闹。79岁的吴庆薄老人戴着耳机坐在电脑前,正专注地看戏曲《陈三五娘》视频,他告诉记者,敬老院里老伙伴多,不会孤单。

记者随后转了一圈,发现这5层楼的敬老院里什么都有,如图书室、医疗室、健身室、棋牌室、活动室,屋外还有橡胶门球场。老人的房间既有夫妻房,也有3床房。吴金程说,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约有250位,2009年村里投入1100万元建敬老院供他们免费入住。目前,敬老院有222个床位,已入住近200位老人。村里聘请专业的家政公司做保洁,也有社工帮忙。

说起为什么想建敬老院,吴金程仍有些心酸:“村里1000多人在外做生意,老人不愿背井离乡,便留了下来。一大栋房子里只住着一个老人,稀饭从早吃到晚,晚上电视舍不得开,看到老人这么孤单,心里难受。”

联防队24小时巡逻

要带孙子的老人,怎么办?“我们筹集1260万元成立大埔村慈善基金,委托一家公司运作,既负责敬老院的支出,也给不能进来的老人每月发300元。”吴金程答道。

为了使全村老百姓受益,大埔村还成立“爱心援助站”。援助站的资金由村民捐出,又用之于村民。比如,村民如果生病,除去医保卡可报销的部分,援助站还能报销一部分医药费。同时,每年还奖励考入本一批的大学生每人5000元、考入本二批的大学生每人4000元。

17个年头走下来,吴金程回忆起当初成为村主任的事,仍觉“说来话长”。上世纪90年代时他还在外地做生意,每次回乡,看到家乡治安状况差,便决定自掏腰包成立一支30人的护村队,每天日夜巡逻。也正因如此,1997年村两委换届选举时,他被村民推到村主任的位置上。现在,护村队改叫联防队,由20人组成,24小时巡逻。他还在主要路口安装全球眼监控系统,保障村民安全。

“我想把大埔村建成‘桃花源’。”吴金程说,这个桃花源不仅环境优美,经济发达,而且处处和谐温馨。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 2014-09-112014“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名单揭晓
  • 2014-09-10献礼教师节 那些倾尽心血浇灌“花朵”的最美“园丁”
  • 2014-09-10惠安“最美文化员”深耕二十余载 弘扬家乡文化
  • 2014-09-06中宣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10名“最美社区人”先进事迹
  • 2014-09-02泉州“最美环保人”杨莹:奉献20载 致力创建生态县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