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学一年级语文新课本删去全部古诗。《寻隐者不遇》、《登鹳鹊楼》、《夜宿山寺》等8篇古诗被删去。相比旧版,今年课本变薄很多。但记者也发现,不少家长、老师甚至教研员都认为,此次被删除的8篇古文诵读并不难,读来朗朗上口很受学生欢迎,也不会占用太多课时。(8月26日《新闻晨报》)
此次上海小学一年级语文新课本删去全部古诗,这在教育行业内看起来只是微微一小步,却惹来不少争议,其讨论热点不外乎认为古诗文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儿童时期诵读古诗文,既可以让学生了解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又可以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潜移默化中促成人格的全面发展。
笔者以为,小学一年级课本全部删除古诗并不值得大惊小怪。
首先,这更加接地气,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处于懵懂阶段,而中国的古诗博大精深,意境丰富,他们很难领会,让他们接触古诗,除了死记硬背,没有多大意义。
另外,一年级的孩子对古诗的诵读可能会感到吃力,幼小的心灵产生对古诗的厌倦感。课本,应该尽量适应大多数孩子的需要,而不能以部分“聪明”孩子为标准。毕竟,在没有大量汉字积累、没有生活沉淀的情况下,就开始尝试韵律意味皆足的古诗学习,如此跃进的方式势必加重孩子们学习的负担。笔者以为,更适合他们的,应该是儿歌、童谣和通俗易懂的白话文。
有人说:儿童时期是人生中记忆力飞速发展的时期,是最好的时期,这时记住的东西往往终身不忘。因此,在这个阶段,让孩子多记多背诵,符合孩子心智发展规律的,并有利于他们将来的发展。是,孩提时代的确是记忆最好的时期,但是我们读古诗的目的难道不是为了享受古诗的那份韵律意味,提高鉴赏能力吗?“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至于能否背诵,真的不重要。
上海对一年级语文新课本删去全部古诗,势必有它自己的考量,也起到了一个示范作用。“减负”是个老话题,但一直以来怎么减,也完全没个标准。减少了,说是隔靴搔痒;减多了,又引起争议。其实针对此次“删古诗”事件的担心是完全多余的,因为一年级语文课本删去全部古诗,并不意味着小学阶段的教育就对古诗说“不”。将这些教学任务推迟到更高的年级,让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规律更加适合孩子的心智,让他们能够品味到那些脍炙人口的古诗魅力,在快乐中学习难道不是乐见的好事吗?(赵爽)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3-01-06福州小学生:课文里植入广告 出版社:修订教材时将作改正
- 2012-05-25语文课文背后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 2009-02-05六岁小男孩家境贫寒不忘学习 边乞讨边抄写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