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几天后,几乎在震区的任何一个集中安置点,都可以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这些志愿者对记者表达了一个共同的心声:传递爱是最大的幸福。
这让笔者想起了2013年的雅安地震。地震发生后,也有无数的志愿者涌向灾区,希望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但当时不少志愿者都遇到了这样的尴尬:路都被各种参与救灾的车辆给堵死了,根本进不了震区。来自四面八方的志愿者,因为无序、盲目,满怀救助之愿而来,满怀失落而归,浪费了时间、精力、金钱。而再想想2008年奥运会的志愿者们,因为事先就进行了报名、登记、审查等程序,整个活动下来,志愿服务显得井然有序。看来,志愿者服务,理性、有序,非常必要。
志愿者服务要做到理性、有序,就必须推进服务制度化进程。诸如规范招募注册、加强培训管理、建立服务记录制度、健全服务激励机制、完善政策和法律保障等等,都有必要尽快推进。如此,志愿者服务才能得到真正规范、改进。
要让志愿者服务制度深入人心,让志愿者服务真正做到健康、持续、高效,城乡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公益慈善类组织、社会服务机构等都不该忽视了校园的力量。
首先,要以制度形式让“志愿者”意识在校园里生根发芽。虽说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但是,我们不能忽略了对孩子们“善”的教育。学校教育有必要让孩子们明白什么是“志愿者”,参加志愿者活动应该注意些什么,有哪些常识,等等。要让孩子能像现在了解雷锋一样了解清楚志愿者服务的本质,提高孩子们的认识,增长他们的知识,让“不以利益、金钱、扬名为目的,而是为了近邻乃至世界进行贡献”这种精神实质深入到孩子们的灵魂最深处去。惟有如此,志愿者服务制度化才能不断得到延续和完善。
其次,要给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创造更多从事志愿者活动的机会。志愿者活动不单单的救灾活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更应该在孩子们身上得到体现。因此,志愿者服务制度完善方面,可以将学雷锋活动、尊老敬老活动等结合起来,用各种激励机制培养孩子的服务意识、奉献意识。甚至还可以将志愿活动星级认定上升到“诚信系统建设”的高度上来,让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能真正自愿,主动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志愿者活动。而且,学生能以此类活动为契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在全社会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
志愿者服务,学校里的学生是生力军、后备队、传承者,注重校园里的“志愿”力量,志愿者服务之花才会开得更灿烂。也只有让我们祖国的未来更懂得感恩,懂得怎样理性、有序地回报社会、奉献于社会,志愿者们才能真正感受到:传递爱是最大的幸福。(廖立湖)
![]() |
![]() |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09-02一起对车窗抛物说"不" 海沧志愿者发放车载垃圾桶
- 2014-09-02954名志愿者将服务第十八届投洽会 2日正式上岗
- 2014-09-02九八投洽会近千志愿者今日上岗 已接受两个月培训
- 2014-09-02一起对车窗抛物说"不" 海沧志愿者发放车载垃圾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