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域外文明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创建频道> 综合信息 > 正文
旅游团上鼓浪屿变身“袋鼠团”“袋”回5桶垃圾
http://wmf.fjsen.com 2014-08-25 09:59:03 崔晓旭 钱玲玲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8月25日讯(导报记者 崔晓旭 钱玲玲 见习记者 林泓/文吴晓平 梁张磊/图 通讯员 徐丽雅)假如,鼓浪屿没有垃圾桶,会变成什么样?

一场文明“小袋鼠”行动告诉你,结果是这样的:

厦旅国际的10人台湾团,领取10个垃圾袋,3个小时后,原封不动地还回来。10人上岛,垃圾产量为“0”。

中国国旅的深圳团,垃圾零落地,53个人都把垃圾“袋”回来。

如果你愿意做文明“小袋鼠”,如果你能自觉把垃圾“袋”走……也许,没有垃圾桶的鼓浪屿,也可以很整洁。

昨天,厦门文明“小袋鼠”行动走进鼓浪屿,在三丘田码头设立服务点,数百名游客签名承诺“我是‘小袋鼠’垃圾不落地”。厦门旅游集团国际旅行社、中国国旅(厦门)分公司、厦门春辉国旅等多家旅行社的10余个旅游团自带垃圾袋上岛,厦门康辉国旅、厦航国旅、温馨国旅、厦门逍遥游、厦门佰廉国际旅行社等近百家旅行社也积极响应,上岛后带领游客在服务点领取垃圾袋,并承诺在岛上不乱扔垃圾。

一天下来,参与活动的500多位“小袋鼠”“袋”回了5桶垃圾。“大部分是矿泉水瓶和纸巾。”鼓浪屿街道办工作人员说。

“虽然活动只有一天,但效果还是不错的。通过‘小袋鼠’的倡议,大部分游客都能自觉把垃圾‘袋’走。”鼓浪屿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傅坚说,“若今后‘垃圾不落地’成为游客的一种习惯,将会给岛上环卫工人减压,卫生环境也将得到大幅度改善。”

厦门市旅行社分会会长马志强也表示:“文明‘小袋鼠’行动要常态化,不仅仅局限在周日这一天,对接下来每天上岛的团队,我们会通过导游发出‘垃圾不落地’的倡议。”

现场

筷子,自带;喝水,自己背水壶……这些是台湾旅游团的“标配”装备。

昨天上午,厦旅国际一个来自台湾的10人旅游团来到鼓浪屿,从“小袋鼠”服务点领走10个垃圾袋。与很多游客手里都拿着矿泉水瓶不同,这个团里有9个人都自带了水壶,并带了可循环使用的筷子。“我们一直都是这样,从酒店装满一大壶开水,可以喝一整天,又不用制造矿泉水瓶等垃圾。”台湾游客说。

临近中午,这个团回到三丘田码头。令人意外的是,他们带回了10个空袋子。导游黄斌说:“一路上,他们都没有制造垃圾,也没有乱丢垃圾。因为在台湾,‘垃圾不落地’已经成为他们的生活习惯。”

来自台北的郭先生说:“我今天忘带水壶,这瓶矿泉水我都不敢喝太多,就怕喝完制造垃圾。”

来自桃园的刘祝玲也告诉导报记者:“我二十多年前来厦门的时候,大家还经常乱丢香蕉皮、乱扔垃圾,现在好很多了。‘小袋鼠’行动可以让大家形成观念和风气,只要地面上干净了,大家自然而然就不会乱丢垃圾了。”

昨天上午9点多,游客阿昌一家第一次登上厦门鼓浪屿。他所在的这个旅游团,一共有53人,全部来自深圳。这一次,他们不光是游客,还个个都成了快乐的“小袋鼠”。

原来,在导游郑淑鸿的倡导下,53名游客都主动加入文明“小袋鼠”行动,并且自带垃圾袋上岛,抽烟的人则在服务点领了小袋鼠烟袋。

导报记者一路跟随这个旅游团。游玩的过程中,有人喝矿泉水、有人吃苹果、有小朋友吃饼干。由于天气炎热,不停有人拿纸巾擦汗。不过,游客都自觉将产生的垃圾放进了随身携带的垃圾袋。

下午1点多,53名游客返回三丘田码头,将垃圾袋送回了“小袋鼠”服务点。为了节省垃圾袋,他们还将矿泉水瓶都压扁,有的还几个人共用一个垃圾袋。最终,厦门中国国旅这个旅游团共回收垃圾40多袋。

这次没有用完的垃圾袋,游客武先生表示,要把这些垃圾袋带走,接下来的行程还可以接着用,“不光是在鼓浪屿,在哪里都不能留下垃圾,我们要做文明的游客”!

人物

45岁的叶倍成特别显眼,因为,他把一个红色垃圾袋别在了腰间,把一家五口产生的垃圾都装进去,俨然一个可爱的“大袋鼠”。

昨天上午9:10,叶倍成一家第一次登上鼓浪屿,在“小袋鼠”服务点领取了一个垃圾袋。一路上,他把全家人的垃圾都收进了自己的垃圾袋,为了节省空间,他还细心地把每个矿泉水瓶都压扁。“我是一名资深驴友,平时出去旅游也会自带垃圾袋,不在景区里留下垃圾,特别是塑料等不能分解的垃圾更要带走。”叶倍成对文明“小袋鼠”行动赞不绝口,“我觉得这样的活动特别有意义,回去以后我也要把这样的理念传播给身边更多的人,让他们都加入‘小袋鼠’的行列。”

叶倍成的言传身教,让他11岁的小儿子叶时荣也主动加入了环保的行列。

见证

每隔两三天,中国国旅(厦门)分公司导游郑淑鸿都要带旅游团上鼓浪屿游玩,游客时常跟她抱怨鼓浪屿脏、乱、差。

不过,小郑昨天带的团给她带来惊喜:50多个游客没有一个乱丢垃圾,全把垃圾“袋”走了;抽烟的游客也不再乱弹烟灰乱丢烟头,而是用上了“小袋鼠”烟袋。“这还要感谢‘小袋鼠’行动!”小郑说。

厦旅国际导游黄文静这次带的是一个台湾团,游客都自觉把垃圾“袋”走。小黄说,台湾的“垃圾不落地”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所以他们都非常支持这样的活动。

温馨国旅导游小李这次带的是一个10人旅游团,也收获了同样的惊喜。小李建议,除了团队外,鼓浪屿上还有大量自由行游客,接下来这个理念不仅要在团队当中广泛铺开,也要宣传给散客,让全体游客都来争当文明“小袋鼠”,共同为鼓浪屿创造一个洁净的环境。

声音

“我不是‘小袋鼠’,我是‘老袋鼠’。”80岁的杨金井,来自台南。退休后,回到乡下,他成为环保义工队队长。“义工队有30多人,大部分是退休的老人,我已经做了十几年。”杨老伯很自豪,“台湾很多地方都有垃圾分类,但乡下垃圾没有,我们就找一个大广场把垃圾分类。分类后,80%以上的垃圾可以再循环使用。”

杨老伯说,所有的事情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起初,在乡下时也是‘你丢我捡’,我们义工队都跟在后面打扫的,现在好多了。慢慢地,‘垃圾不落地’也会在鼓浪屿成为一种习惯。”

花絮

下午3点,艳阳高照。三丘田码头附近人群中,突然响起了阵阵“垃圾不落地 厦门真美丽”的广播声。

循声望去,声音从一位老人腰间的喇叭中传出来——厦门的民间“环保达人”高金聪。

老高今年已经75岁了,从2000年开始,就一直在厦门的街头巷尾宣传环保行动。老高告诉导报记者,前几天从《海峡导报》上看到要在鼓浪屿举办“小袋鼠”活动,倡导旅游团“袋”走垃圾,就赶紧自掏腰包做了宣传牌,带上装备赶来“声援”。

说起老高的装备,那可不简单。腰间别着两个播放器,可以轮流播放;播放器上插着MP3和U盘,可以随时切换宣传语音;手中举着一块宣传牌,上面写着“一切垃圾不落地,厦门越来越美丽”等环保标语。“厦门是个文明城市,特别是鼓浪屿全国闻名,一定不能让垃圾玷污了这里。”老高说,为了城市的美丽,他一定会继续关注导报的“小袋鼠”行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从绍兴来的张平爱抽烟,有着十几年的烟龄。跟着旅游团,他在“小袋鼠”服务点领取了烟袋。“这个烟袋真好,我们平时抽烟看到有垃圾桶会把烟头丢进去,但是身边没有垃圾桶的时候,我们又不可能一直拿着烟头,于是就乱扔了。”拿起“小袋鼠”烟袋,张平把手里的烟头丢了进去说:“这个就像是我们的移动烟灰缸,还可以多次使用,这样方便我们也保护环境,真是好东西!”

从深圳来的“烟民”郑先生也对烟袋赞不绝口:“以后这个烟袋,我要一直带在身边。我还多拿了几个,回去送给朋友,让他们都用起来。”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 2014-08-20最懂事的“90后”:16岁少年垃圾桶边过暑假(图)
  • 2014-08-18最牛“垃圾桶阵” 数量致胜文明落败
  • 2014-08-18垃圾箱上装温度表“亮点”缺乏民意
  • 2014-08-18海沧:台胞引领“垃圾不落地”风尚
  • 2014-08-13有人无视劝阻擅入惠女水库游泳 还留下不少垃圾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