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8月23日讯(记者 王礼林文/摄)23日上午,海峡两岸各界公祭甲申马江海战英烈、甲午海战英烈活动在马尾举行。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杨岳、福州市长杨益民等有关领导和来自海峡两岸的退役将军、参战英烈后裔、船政后裔、驻地部队官兵等社会各界人士共600多人参加活动。
上午9时,马尾昭忠祠正门前,前来参加公祭活动的两岸嘉宾肃然伫立。昭忠祠作为海战英烈纪念专祠,合祭的是中国近代海军两次抵御外辱之役忠勇殉国将士之灵。“海峡两岸各界纪念甲申海战130周年、甲午海战120周年公祭活动现在开始——”伴随着司仪宣布后,昭忠祠正门缓缓打开,公祭仪式正式开始,按照盥洗、罄香、诵祭文、行三鞠躬礼、献花等程序依次进行。
活动中,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杨岳发表讲话,他说:“在这两场抵御外侮的战争中,福建水师、北洋水师的将士奋勇杀敌、痛击外寇,写下了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展现了不畏强敌、血染海疆的战斗精神,彰显了以身殉国、尽节以终的悲壮情怀,体现了耿耿忠烈、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特别是这些海战英烈大多出自船政学堂,他们前仆后继,共赴国难,用英雄事迹在人世间留下了浩然正气,充分诠释了船政人保家卫国、精忠报国的道义担当,充分展露了船政人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无畏气概。”
据了解,此次活动由福州市委市政府主办,市委宣传部、市台办、马尾区委区政府承办。
海峡两岸的退役将军等一行人,在参观船政文化博物馆时题字
随后,全体人员步行至烈士陵园。陵园广场上两岸各界人士列方阵,奏乐鸣礼炮,接着向英烈敬献鲜花,缓绕烈士墓一周。敬献的菊花组成了“忠昭华夏”、“碧血千秋”八个大字。
“非常有意义,通过缅怀先烈,让后人特别是年轻人,近距离接触历史,勿忘国耻,增强爱国爱家教育。”参加公祭活动的甲午海战后裔叶延锺说。
海军装备部原部长郑明少将说:“虽然海战中作战主体是海军,但是农民、陆军、台湾同胞等各界都有参与,这种精神绝不能忘记。两岸应该要力所能及的联手合作,在外敌入侵时才有力量。才能真正让中华民族利于世界民族之林。”
“两次海战在过去,是所有中华儿女共同的国耻,历史不能忘记,文化需要延续,通过缅怀先烈让年轻人受到启发,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特意赶来参加两岸公祭活动的台湾海军退役中将黎克恕说。
沈葆桢第六代后裔沈吕汀说:“勿忘国耻,现今我们要传承船政探索海洋的精神,走向海洋,探索海洋,借助现代海军力量,增强海防实力,维护海疆权益,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强国梦。”
在两岸公祭活动过程中,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静彦还陪同嘉宾们参观了船政博物馆和马尾造船厂。
社会各界自发前来缅怀英烈,进献鲜花
历史不能忘记。为祭祀殉难的将士,1885年,马江海战纪念馆(即马江昭忠祠)开始建设,1922年,中日甲午战争中为国捐躯的中国海军将士牌位移设入昭忠祠合祀,进一步确立了马江昭忠祠在国家祭祀系统中的特殊地位,即海军烈士纪念专祠。为进一步弘扬船政文化,传承民族气节,马尾区委、区政府于近期修缮马江昭忠祠,并对纪念馆陈列展览进行改版。
追溯历史,两场海战参战舰队同福建船政密切相关。1866年,被誉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的福建船政学堂,由左宗棠、沈葆桢等晚清洋务派重臣在福州马尾创办。从此,马尾港之畔诞生了福建船政,由此改变了近代中国“守内河,弃大洋”的传统战略,而倡导“内守外攻相结合”的海防思想。造舰船、办学堂、育人才、建海军,近代中国第一支海军舰队成立,船政学生曾多次驾驶船政舰船“扬武”、“建威”、“靖远”等舰进行近海和远洋航行,勇敢捍卫海疆和探索神秘的海洋。
时光转至现代,今年适逢甲午海战120周年、甲申马江海战130周年、沈葆桢巡台140周年,三大事件均与船政密切相关。为缅怀英烈,铭记历史,进一步弘扬以爱国自强、不畏强敌为核心的中国船政精神,增强走向海洋、经略海洋的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共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闽台两地以各种方式开展纪念活动。
今年6月,六集大型纪录片《船政学堂》登陆央视纪录频道并播出;今年清明节,马尾区组织开展船政后裔在马江海祭先人,此外,承办第五届海峡两岸船政文化研讨会、第六届中国(福州)船政文化研讨会,以及在台北和高雄举办“船政与台湾”图片、实物展览,在法国举办《福州故事——船政文化主题展》,社会各界反响热烈;另外,福州市今年已陆续组织开展了纪念沈葆桢保台建台140周年系列活动,接下来还将举行学术研讨会等特色活动,有关船政的论著、诗词、歌剧、话剧、电视剧、动画片等目前都在紧锣密鼓地筹备。
活动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福州将继续传承船政文化爱国自强、科学求实、开放革新的精神,弘扬“马上就办”传统,以及敢为能为有为的精气,全力推进福州新区开放开发,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开启“海上福州”、“蓝色硅谷”建设的新航程,致力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枢纽城市。
相关新闻:
纪念甲申马江海战130周年、甲午海战120周年公祭活动昨日在福州马尾举行
海峡两岸各界公祭海战英烈
两岸退役将军、参战英烈后裔等600多人在参加公祭活动
两岸各界向英烈敬献鲜花
东快讯(记者许才芳吴静/文柳涛/图通讯员许琳晶林颖)昨日,海峡两岸各界公祭甲申马江海战英烈、甲午海战英烈活动在马尾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退役将军、参战英烈后裔、船政后裔、驻地部队官兵等社会各界人士共600多人参加活动。
上午9时,马尾昭忠祠正门前,两岸嘉宾肃然伫立。昭忠祠作为海战英烈纪念专祠,合祭的是中国近代海军两次抵御外辱之役忠勇殉国将士之灵。
“海峡两岸各界纪念甲申海战130周年、甲午海战120周年公祭活动现在开始。”司仪宣布后,昭忠祠正门缓缓打开,公祭仪式正式开始,按照盥洗、罄香、诵祭文、行三鞠躬礼、献花等程序依次进行。
活动中,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杨岳发表讲话,他说:“在这两场抵御外侮的战争中,福建水师、北洋水师的将士奋勇杀敌、痛击外寇,写下了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展现了不畏强敌、血染海疆的战斗精神,彰显了以身殉国、尽节以终的悲壮情怀,体现了耿耿忠烈、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特别是这些海战英烈大多出自船政学堂,他们前仆后继,共赴国难,用英雄事迹在人世间留下了浩然正气,充分诠释了船政人保家卫国、精忠报国的道义担当,充分展露了船政人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无畏气概。”
之后,全体人员步行至烈士陵园。在陵园广场上,两岸各界人士列方阵,奏乐鸣礼炮,接着向英烈敬献鲜花,缓绕烈士墓一周。敬献的菊花组成了“忠昭华夏”、“碧血千秋”八个大字。
在现场,福建水师第一代舰长林文和的后人林永和携着父亲、外甥三代人同来公祭。“1884年8月,“永保”舰在中法马江海战中被炸沉,头部受重伤的林文和落水,他凭着一身好水性游到岸边得以幸存。”林永和说,中法海战120年的时候,他和父亲、儿子,三个人都去了。今年中法海战130周年,80多岁年迈的父亲执意要过来悼念先烈,林永和还带了妹妹的儿子过来,就是为了让下一代学习先烈们的精神,铭记历史,努力奋斗,将国家建设得更加强大,让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幸福。
相关链接
两场海战参战舰队同福建船政密切相关
1884年8月23日,强行陈兵马尾港的法国远东舰队突袭福建水师,挑起震惊中外的甲申马江海战。面对强敌,福建水师官兵和沿江民众奋起抗御,以血肉之躯捍卫民族尊严,终因清廷畏战求和、坐失良机,惨遭重挫,10余艘舰船全部被击沉,700余名水师将士,血染马江,捐躯军港。
为祭祀殉难的将士,1885年,马江海战纪念馆(即马江昭忠祠)开始建设,1922年,中日甲午战争中为国捐躯的中国海军将士牌位移设入昭忠祠合祀,进一步确立了马江昭忠祠在国家祭祀系统中的特殊地位,即海军烈士纪念专祠。为进一步弘扬船政文化,传承民族气节,马尾区委、区政府于近期修缮马江昭忠祠,并对纪念馆陈列展览进行改版。
追溯历史,两场海战参战舰队同福建船政密切相关。1866年,被誉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的福建船政学堂,由左宗棠、沈葆桢等晚清洋务派重臣在福州马尾创办。从此,马尾港之畔诞生了福建船政,由此改变了近代中国“守内河,弃大洋”的传统战略,而倡导“内守外攻相结合”的海防思想。造舰船、办学堂、育人才、建海军,近代中国第一支海军舰队成立,船政学生曾多次驾驶船政舰船“扬武”、“建威”、“靖远”等舰进行近海和远洋航行,勇敢捍卫海疆和探索神秘的海洋。
时光转至现代,今年适逢甲午海战120周年、甲申马江海战130周年、沈葆桢巡台140周年,三大事件均与船政密切相关。为缅怀英烈,铭记历史,进一步弘扬以爱国自强、不畏强敌为核心的中国船政精神,增强走向海洋、经略海洋的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共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闽台两地以各种方式开展纪念活动。
福州是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同时还孕育了璀璨的中国船政文化。福建船政的创建,在近代中国海洋军事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开始迈向海权的第一步。船政文化不仅历史蕴含深厚,而且承载了重要的现实意义,至今仍激励着福州这座城市不断改革创新、开拓向前。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04-02福州举行清明海葬公祭活动 30多位逝者骨灰撒海
- 2014-02-27国家公祭日是国情与民情相映的呼唤
- 2014-02-27国家公祭日:历史不容忘却
- 2013-04-02特别思考:公祭不如心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