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域外文明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来稿选登 > 正文
邵武市发展乡村旅游 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http://wmf.fjsen.com 2014-08-22 11:11:27 来源:文明风    我来说两句

文明风8月22日讯(通讯员 何若) 今年以来,邵武市将乡村旅游“百镇千村”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通过加大乡村旅游景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提升农民生活品质的新农村建设进程,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乡村旅游总体规划让美丽“出彩”。今年年初,邵武市制定出台《乡村旅游“百镇千村”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 年),明确用3年时间将和平镇、水北镇、肖家坊镇打造成为乡村旅游特色镇,将儒林新村、桂林村、将上村打造成为清新山水特色村,将同青新村、龙斗村、庄上村、谢坊村打造成为休闲农庄特色村,将大竹源村打造成为闽台合作特色村,将金坑村打造成为古镇古村特色村。在具体实施上,从规划伊始就因地制宜,结合各地实际资源情况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点;在规划评审时,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从本部门出发,对规划提出各自的意见和建议,使规划更科学、更全面、更具操作性,更加符合南平市五星级美丽乡创建标准。

乡村旅游环境整治让美丽“养眼”。邵武市把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发展与“美丽乡村”紧密结合,大力实施硬化、绿化、净化、美化、亮化“五化”工程。见缝插绿,把脏、乱、差环境打造成为绿树成荫景观带、把险弯陡路打造成为生态安全墙景观带等;在主要道路和明显位置设立旅游标识标牌;实施改厕改厨工程,改造重点景区景点周边环境卫生,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在景区景点配套建设生态酒店、停车场、给排水系统等,提升乡村旅游质量。努力建设环境整洁、秩序井然、生态良好、乡风文明的美好家园。2014年,邵武市共建成4个南平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个省级“百村示范村”。

 乡村旅游文化元素让美丽“传承”。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不仅使得邵武优美的自然环境得到保护和优化,也让原汁原味的乡村民俗得以完好保存和传承。邵武市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整合资源,综合开发,发掘了一批具有古典风韵元素的文化村落,如卫闽镇谢坊村的祈福文化,燃“福字香”、做福字丸子、唱祈愿大戏都是先民们最质朴的祈福形式。依托闽王庙开设祈福文化馆,弘扬山茶制香和制作福气米丸的祈福传统,引导乡贤自愿捐资举办祈福文化节,举行抬菩萨、舞龙灯、聚福餐、传福气等活动,祈求“家道和睦,人道安康”。又如和平古镇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许多传统的民间的民风民俗依旧传承下来,如傩舞、三角戏、民间曲艺、节俗、婚俗以及游浆豆腐、织造腰机布、陶艺制作等等。因其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古建筑风格,不仅有古城堡及谯楼,有袁崇焕题额的聚奎塔,有创建于五代的和平书院,还有县丞署以及廖氏、黄氏等家族祠堂,都堪称古民居特色瑰宝,使得和平镇这座历史悠久的田园古堡独具一格,吸引大量游客纷至而来。浓郁的村容村貌也成为多部影视题材作品理想取景地,目前已累计接拍了十余部影视剧。

乡村旅游特色产业让美丽“生辉”。乡村旅游的商业模式,多为立足本土特色打造自给自足旅游产业,关注的是“互动、体验、方便”。这种模式有利于舒缓人们的心理压力,满足人们向往自由的心理需求,显现出无限生机和广阔前景。例如金坑乡利用与光泽李坊乡毗邻的优势,充分挖掘两乡丰富的红、古、绿资源,联手打造跨县际乡镇旅游精品线路,开发“重走红军路”、金溪漂流、梨园休闲、生态观光等项目,形成金坑、李坊区域休闲红色旅游景区。又如桂林乡依托乡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主动与高等院校对接,创办以“绿”为主元素的桂林殳山写生基地和以“古”为主元素的横坑古村写生基地,目前已与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武夷学院、闽江学院、工程学院等40多所高等院校及20多所画苑达成基地合作,不仅是邵武首个、也是福建省最大的高校写生基地,今年以来已接待高校师生、游客以及摄影爱好者5万多人次。预计全年接待将突破10万人次。 (和平镇供稿)

责任编辑:李琰之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