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创建频道> 综合信息 > 正文
厦门垃圾分类整装再出发
http://wmf.fjsen.com 2014-07-22 09:05:06 廖丽萍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末端配套建设 倒逼城市垃圾分类

2000年6月,厦门就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之一。然而,14年过去了,很少有城市在垃圾分类方面取得了实质成效,厦门的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也在推行一段时间后不了了之了。

“我们曾经坚持做了一段时间的垃圾分类,但是,家里分好的垃圾,保洁员拉走后又堆放到一起,最终也是干湿垃圾一起处理,根本没有意义。”家住湖里的陈女士说,对于垃圾分类的“昙花一现”她也表示很无奈。

对此,厦门市市容环卫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厦门早期的垃圾分类之所以“夭折”,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末端配套处理设施,也就是垃圾分类处理厂未建成,不具备垃圾分类的条件。近几年,厦门市的末端配套处理设施不断完善。全市三座垃圾焚烧厂中岛内的一座已正式运营,岛外两座也进入试运营阶段;2011年底,厦门实现了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此外,垃圾分类系统中最重要的末端处理设施——后坑环卫基地东南部的厦门首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厂也于今年4月正式投产,该处理厂占地7.6万平方米,日处理生活垃圾500吨,最大可达到800吨,成为了垃圾分类处理中的重要力量。

可回收垃圾,经过分类回收能够变废为宝,而不能回收的垃圾经过末端处理也能产生惊人的效益。“一吨湿垃圾能产生200千瓦时的电,按每天100吨湿垃圾计算,也将产生2万千瓦时的电。”采访中,厦门市市容环卫管理处的工作人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分类垃圾越多,垃圾分类处理厂的效益越高,但是,现在的分类好的垃圾只占生活垃圾的很小一部分”。

“目前,厦门全市每天产生的垃圾量在3000多吨左右,以现有的末端处理能力,完全可以轻松地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厦门市市容环卫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末端处理设施的逐步完善最终将“倒逼”厦门生活垃圾分类的推进。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