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创建频道> 综合信息 > 正文
湖里垃圾分类试点本月展开 积分换奖品鼓励居民参与
http://wmf.fjsen.com 2014-07-16 08:43:45 殷磊 来源:厦门网    我来说两句

清洁楼完成了垃圾干湿分离改造。  

垃圾收运电瓶车专门运送“湿垃圾”。(本组图片/记者 殷磊摄) 

厦门日报讯(记者 殷磊 通讯员 李文林)垃圾分类,是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避免“垃圾围城”的重要途径。实施垃圾分类更是“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基本要求。2014年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目前已经在思明、湖里、海沧三个区展开。试点工作不再仅仅要求居民在家中进行垃圾分类,还要从清洁楼改造、运输车辆配套、终端分类处理入手,打造全程分类收运、处理体系,让各种不同类型的垃圾,去到它应该去的地方,从根本上推进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7月,湖里区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正式展开,康乐新村二期和源昌豪庭小区作为试点小区,开始实施生活垃圾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全程分类。记者日前走进试点小区,实地了解了这里垃圾分类试点情况。

试点

每家免费发放厨余垃圾桶

吴阿姨家是康乐新村二期的住户。昨日,在她家的厨房里,记者看到了一个粉红色的新垃圾桶。吴阿姨说,这是免费发放的,很漂亮也很实用,小区里每家都领到了一个,平时剩饭菜和瓜果皮就丢进这个桶里。“还有免费的垃圾袋呢”,吴阿姨指给记者看。可降解垃圾袋分为蓝、灰两种颜色,灰色的放置厨余垃圾,其他的垃圾就放在蓝色垃圾袋里。

吴阿姨告诉记者,塑料袋、包装盒等“干垃圾”都被她扔到客厅里的垃圾桶,剩饭菜等“湿垃圾”都丢到厨房的新垃圾桶,两个垃圾桶装满了就对应丢弃在楼梯口的分类垃圾桶里。“垃圾分类其实一点也不麻烦,养成习惯就好了”,吴阿姨说。

湖里区环卫处的负责人说,湖里区垃圾分类试点小区有3000多户住家、7000多居民,他们给每户居民免费发放一个厨余垃圾桶及可降解垃圾袋,帮助居民从源头上将生活垃圾分类。此外他们还在小区的楼道口等位置安装了100多组分类垃圾箱,供居民投放垃圾。

兑奖卡不存钱,存垃圾分类积分。 

试点小区居民领到了厨余垃圾桶。

奖励

做垃圾分类可换牙膏洗衣粉

如何让小区居民自觉自愿地投入垃圾分类?如何有效监管居民垃圾分类,确保分类质量?这是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最关键,也是最头疼的问题。许多城市因为解决不了这两个问题,试点了十多年,垃圾分类仍处于原地踏步的窘境。

湖里区试点垃圾分类时想出了好办法。他们在向每家每户赠送厨余垃圾桶和分类垃圾袋时,配套分发了专用标签和一张“家庭生活垃圾分类积分兑奖卡”。按照要求,每户居民投放的厨余垃圾袋都要贴上标签,写上门牌。7月1日,湖里区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正式展开的当天,十多名垃圾分类督导员也同时上岗。他们的工作就是按照标签,检查每家每户厨余垃圾的分类投放情况。如果达到分类要求,每户居民每天可以得到垃圾分类积分1分,计入“家庭生活垃圾分类积分兑奖卡”中。积分达到一定点数就可以到社区垃圾分类办公室兑换奖品:10分可以换一小袋洗衣粉或一包餐巾抽纸,20分可以换一盒牙膏和一卷垃圾袋,40分可以换洗洁精或钢丝球和两卷垃圾袋,50分能换到一大袋洗衣粉和3卷垃圾袋。

举手之劳就可以换领奖品,这让很多小区居民十分开心。吴阿姨说:“垃圾分类本来就是应该做的,现在还可以换奖品,大家都很高兴”。

进展

清洁楼改成“干湿分离”

生活垃圾从小区到清洁楼这个过程也实现了干湿分离。记者在小区里看到,湖里区给试点小区配备了两辆垃圾收运电瓶车,用于在小区内收集居民家中分类后的“湿垃圾”。这种电瓶车小巧灵活,非常适合在小区内穿梭。电瓶车的车斗内设有两个密闭式的塑料桶,专门用来贮存厨余垃圾。这些电瓶车每天定时将居民分类投放的湿垃圾送到清洁楼。

服务试点小区的康乐清洁楼,于7月1日完成了垃圾干湿分离的改造。两个全新的勾臂压缩箱被涂成了蓝、绿两种颜色。“一个用来压缩转运厨余垃圾,另一个应付其他垃圾”,湖里区环卫处的负责人说,这样就保证了在转运这个环节生活垃圾的干湿分离。这种先进的垃圾箱配备有压缩机,只需要轻轻摁一下按钮,压缩机就会将满满一箱的垃圾变成原来的四分之一,垃圾水也通过管道进入排污系统,确保了垃圾在运输途中不会产生二次污染。清洁楼的工作效率一下子提高了四倍,还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最重要的是,这种垃圾压缩箱可以大大降低清洁楼的异味,减少对附近居民的影响。

“湿垃圾经过‘统一打包’后,就运至后坑垃圾处理厂进行厌氧发酵,生成沼气发电”,市环卫处的负责人介绍,1吨湿垃圾可以产生200千瓦时的电量。目前,环卫部门正着手在试点小区建立生活垃圾的台账登记制度,对小区垃圾分类的效果进行追踪、分析。

相关

做好“垃圾分类”

市民争着出点子

6月16日,市市容环卫管理处与厦门日报携手,联合发出征集令,向广大市民征集开展垃圾分类的意见建议,为垃圾分类工作支招。近1个月来,征集令得到了市民的热烈响应,各种“金点子”纷至沓来,不少建议都得到了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

建议1 垃圾分类与物业费挂钩

许女士认为,垃圾分类工作应当充分发挥物业的力量,特别是对垃圾分类的宣传、监督,物业应当主动承担重任。“我老家在湖南长沙,我们这里也有小区在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他们把居民垃圾分类与物业管理费挂钩,采取垃圾分类积分抵扣部分物业费的办法,取得了一定成效,也调动了物业管理企业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许女士认为,厦门在垃圾分类试点中,可以考虑借鉴参考。

建议2 让更多人知道“分了不白分”

“2000年厦门就开始搞垃圾分类试点了,为什么一直做不起来,就是因为配套设施、设备没有完善”,家住和通里的谢女士认为,厦门的生活垃圾实行混合收集、混合运输、混合处理,导致居民的垃圾分类成了无用功,挫伤了积极性。“今年的试点工作不一样了,我从《厦门日报》上看到,运输车、清洁楼都要进行分类改造,分类处理厂也已经投入试运行,那么市民在家里做分类就不再是没有意义的了。向市民说清楚这一点非常重要。”谢女士建议相关部门,组织市民代表参观垃圾分类处理厂和试点小区的清洁楼,同时安排媒体报道,让更多人知道垃圾“分了不白分”。

建议3 “奖”比“罚”更重要

有人提出,厦门要为垃圾分类制定罚则,对违反垃圾分类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处以一定金额的罚款。对此,侯先生不认同。他觉得,目前厦门还处在垃圾分类工作的起步阶段“奖”比“罚”重要,“2005年昆明制定了相关的罚则,个人最高可罚款100元,单位最高可罚1000元,但近10年下来一张罚单也没开”。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