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来稿选登 > 正文
永安市青水畲族乡传承民间文化艺术
http://wmf.fjsen.com 2014-07-15 17:36:27 来源:文明风    我来说两句

文明风7月15日讯(通讯员 纪孝友) 先祖迁移的脚步到这里停泊,畲民动听的山歌在这里生息……这里是永安市青水畲族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曾有人说,中国竹乡,福建绿都,这是永安人民得天独厚的自然赐予;而民俗奇葩,艺术畲乡,这是青水百姓与众不同的先祖传遗。

青水畲族乡有260.7平方公里、1.67万人、21个行政村。历史悠久独特、文化积淀深厚,是福建省19个少数民族乡之一。

一是养成铭记历史习惯。畲族文明,铺陈耸峙,流传珍藏在民间的历史文化栩栩如生。畲乡在中小学设立民情课,从小培养孩子们知乡情、懂民俗、爱畲乡等良好习惯。乡民俗文化展览馆的史料表明,相传明景泰三年,即1452年,青水畲民始祖钟道庸,偕妻王鞠娘,肩挑三岁孩儿钟明三,奉着“魁星”、“圣祖仙妃”、“真武”三尊菩萨,随带“万人灯”、“屯军石”等宝物,从江西出发,披荆斩棘、蹈破茫鞋,迁徙至青水盖竹洋定居,与汉族交融生存。各地的人带来了各自的方言,流传至今,有青水本地话、永安话、大田话、闽南话、长汀话和槐南话,共六种语言。普通话,成为“六种语言”最基本的沟通交流工具。

二是注重传承文化。尤其注重传承民间文化艺术,以此为文明的“底气”。

青水丰田村“大锣大鼓唱大戏、大嗓子唱高腔"的大腔戏,被誉为"戏剧活化石",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海拔730米的沧海村,有“古房”、以及房屋墙壁上数十条保留至今、最早的红军原创抗日标语,成为国家级扶持保护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永宁桥古戏台斑驳陆离,属欧洲镜框式舞台,看台及桥身可容纳700多人,目前全国仅发现这一处,2005年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祭奠祖先、颂扬先祖功德的“打黑狮”表演,因永安市申报2006CCTV“中国魅力城市”、赴京展演而声名远扬……

畲乡还有大腔木偶戏、小腔戏、傀儡戏、凤凰舞、飞歌舞、剪纸、雕刻、刺绣、印染等技艺,以及各种传统礼仪、节日、庆典民俗文化,绵延承续传载至今。其民间饮食文化也源远流长,每一种小吃都有其独特含义和制作程序,一种吃食就有一个故事,就是一个文化载体:米仔汤、九重粿、鹤算龟龄……原汁原味独成一系。

三是乡人珍惜山水。漫溯山涧澄清的苏杭溪,守望苍茫琼山上奇特瑰丽的通天岩、巍峨壮观的玉顶美女峰、美桃峰和千姿百态的地质景观葫芦洞等的同时;没有遗忘蔡公庙,铸铁香炉锈痕累累,数百年来仍坚守蛀眼斑斑的原木香案,坚定不移相依陪伴尘封的蔡公雕像。反映畲人自然简朴的风韵,数年来与家园长相厮守,守望畲乡的时空变迁。

四是悉心保护民居。畲乡人守土安居,以勤劳和智慧建设畲族古民居。被誉为“开闽王”的王审知,是这个以民间文化扬名的畲乡最深邃的人文注脚,他的王氏祖祠“罗兜祠”,建于唐光启元年(公元885年),距今已有1128年的历史;古祠深藏不语的那些悠远的辉煌,已转而演变成为今天的历史传说,静立蓝天下,与时空对视。

在每一个畲民心中,都认为有先祖神位的护佑,他们守土青水、安居乐业,修建和保存了古民居400多幢,其中比较精致的有100多幢。这里成为闽中地区古建筑稠密、美轮美奂、富于艺术魅力的地方之一。郑氏宗祠、龙安祠……一路逶迤而上,梁柱的原木本色中,加进了岁月的沧桑,标识古屋生命厚重,成就“小青瓦、白灰墙、坡屋面、翘屋脊”畲族民居的独特风韵。

由于过去山大沟深交通闭塞,基于现在政府百姓协力维护,使得畲族早期的山歌文化、饮食文化、古建筑文化等,在这里得以较好的保存。2008年,青水畲族乡被国家文化部确定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这几年,青水畲族乡注重挖掘现有人文、自然资源,开发具有畲族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推出了“采农家水果、游农家田园、赏畲族风情、品畲家饭菜”等项目,还投资1200万元,建设畲乡风情文化广场;投资1800万元,建设永宁楼建设;投资60万元,实施综合文化站改扩建工程……

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的畲乡民风,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客,“畲乡游”已经成为青水畲族乡建设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目前,龙头村“森林人家”乡村旅游示范项目,规模初具,已成为当地百姓增收的新项目。2012年9月,该村被中国生态文化协会授予“全国生态文化村”荣誉称号。(永安市委文明办供稿)

责任编辑:李琰之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