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域外文明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要讯频道 > 文件材料
福建省制订2014年版文明乡镇和文明村测评体系
http://wmf.fjsen.com  2014-07-11 11:57:26 来源:省委文明办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为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委、文明办关于文明村、文明乡镇工作的部署,省委文明办牵头对《福建省文明乡镇测评体系》和《福建省文明村测评体系》(2011年版)进行修改完善,制定了2014年版文明村镇测评体系。新体系依据《福建省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管理办法》第七条“文明村镇创建标准”进行修订、细化,数据采集主要采用实地考察、材料审核、社会调查3种方法,围绕“班子建设”、“创建活动”、“道德建设”、“志愿服务与未成年人教育”、“文化建设”、“社会事业”、“社会管理”、“规划建设”、“村容镇(村)貌”、“社会风尚”等方面进行测评,总分为100分。


附1:福建省文明乡镇测评体系(2014年版)

测评项目

测评内容

测评方法

1、班子建设

(10分)

1)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2分);

2)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乡镇发展思路明确,执行有力,财政收入、集体经济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加,高于当地平均水平(2分);

3)党政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勤政廉政,廉政制度完善,监督有力(2分);

4)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作风明显改进(2分);

5)基层组织健全,党组织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突出(2分)。

材料审核

社会调查

2、创建活动

(21分)

1)党政领导班子对精神文明建设有责任分工,有健全的工作机制,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解决有关问题,届期创建有三年规划和年度计划(4分);

2)有专兼职人员负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职责明确,任务落实,经费有保障(3分);

3)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有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工作总结,3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县级以上文明村标准(6分);

4)开展 “星级文明户” 创建活动,有工作计划、实施方案、活动台账、公示记录,有规范严格的评选程序,农户参与率≥80%(5分);

5)开展文明集市创建活动,制度健全、管理有序,做到诚信经营、文明服务,无假冒伪劣、坑农害农现象(3分)。

材料审核

实地考察

社会调查

3、道德建设

(8分)

1)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干部和农民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分);

2)积极参与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评选推荐、学习宣传活动,开展科学知识、医疗卫生知识宣传普及,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蔚然成风(2分);

3)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制定完善乡规民约,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经常开展民主评议、劝导活动,无比阔斗富、大操大办、乱建坟墓和“黄赌毒”等现象,遗体火化率达到省定标准(4分)。

材料审核

社会调查

4、志愿服务与未成年人教育

(11分)

1)设立志愿服务站点,有学雷锋志愿者队伍,并建立活动档案(3分);

2)积极开展关爱孤寡老人、残疾人、留守妇女儿童、生活困难家庭等农村志愿服务活动(3分);

3)扎实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3分);

4)建立乡村学校少年宫,有管理制度、活动项目、经费保障,有专兼职工作人员(2分)。

材料审核

实地考察

5、文化建设

(11分)

1)有农村文化广场,有宣传文化墙或文化专栏等,设施配套、功能齐全,制度健全,专人负责(3分);

2)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完善,持续发挥作用(3分);

3) 有一批农村文化能人和文艺活动骨干,在重要传统节日期间,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开展经常性的经典诵读、节日民俗和文化娱乐活动(3分);

4) 农村文化市场管理有序,无黑网吧、违法违规经营录像厅、游戏厅,无庸俗低级的文艺演出(2分)。

材料审核

实地考察

社会调查

6、社会事业

(9分)

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础教育成效显著(2分);

2)科普工作持续开展,农业实用科技推广和运用成效显著(2分)。

3)建立新型合作医疗体系,医疗卫生机构健全;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教育普及率高(2分);

4)建立农村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3分)。

材料审核

7、社会管理

(9分)

1)推进民主管理,实行镇(乡)务公开;实施“五要工程”,村里的事村民要知道、要参与、要做主、要监督、要满意(3分);

2)积极开展 “平安乡镇”创建活动,治安防范网络和群防群治队伍健全(2分);

3)普法教育经常化、制度化,民间调解组织健全,调处民事纠纷及时有效(2分);

4)治安环境良好,治安案件逐年减少,刑事犯罪率逐年下降,群众安全感普遍增强,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保持在90%以上(2分)。

材料审核

社会调查

8、规划建设

(11分)

1)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制定实施乡镇和村庄规划,建设布局合理,整治旧房裸房,新民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文化特色,自然历史文化风貌和古村落、古建筑得到有效保护(5分);

2)乡镇道路设施完善,街道整洁通畅,无乱停车、乱搭建、占道经营等现象(3分);

3)基础设施逐步改善,交通、水利、通讯、电力、医疗、环卫等基础设施完备,维护情况良好(3分)。

材料审核

实地考察

9、村容镇貌

(10分)

1)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和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持续实施“家园清洁行动”,农村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治理(3分);

2)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环境质量达到省定标准,无滥垦、滥伐、滥采、滥挖现象,无捕杀、销售和食用珍稀野生动物现象,无破坏生态事件(3分);

3)污水处理设施完善(2分);

4)乡村绿地、林地、湿地和古树名木得到有效保护;建有乡镇公园;植树造林成效显著(2分)。

材料审核

实地考察

 

 

附2:福建省文明村测评体系(2014年版)


测评项目

测评内容

测评方法

1、创建活动

(23分)

1) 村两委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发展思路明确,执行有力,村集体经济逐步壮大,农民收入逐年增加,人均收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5分);

2) 村级组织机构健全,工作制度完善,落实村民自治,村里的事村民要知道、要参与、要做主、要监督、要满意(4分);

3) 村两委对精神文明建设有责任分工,有健全的工作机制,届期创建有三年规划和年度计划(6分);

4) 开展“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有工作计划、实施方案、活动台账、公示记录,有规范严格的评选程序,农户参与率≥80%(8分)。

材料审核

实地考察

社会调查

2、社会风尚

(29分)

1)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经常面向广大村民、青少年开展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形成浓厚的道德文化氛围(4分);

2)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积极参与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评选推荐、学习宣传活动(4分);

3)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经常开展民主评议、劝导活动,无比阔斗富、大操大办、乱建坟墓和“黄赌毒”等现象(7分);

4)开展科学知识、医疗卫生、村庄规划和知识宣传普及,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发动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蔚然成风,共同营造幸福家园(4分);

5)开展农村志愿服务活动,热心关爱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积极帮助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生活困难群众(5分);

6)重视社会管理,综治工作、普法教育经常化、制度化,社会治安良好,农民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5分)。

材料审核

实地考察

社会调查

3、文化建设

(22分)

1)有效开展古民居保护,传统建筑文化得到有效传承(3分);

2)开展农村文化广场建设,有农村文化场所、宣传文化墙或文化专栏等,配套必要的文化体育设施,经常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群众广泛参与(5分);

3)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村文化活动室、图书室、广播室、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完善并发挥作用(5分);

4)建有一支以上群众性文艺队伍,有一批文化中心户,有一批农村文化能人和文艺活动骨干(4分);

5)组织村民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在重要传统节日期间,开展经常性的经典诵读、节日民俗和文化娱乐活动(5分)。

材料审核

实地考察

4、村容村貌

(26分)

1)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制定实施村庄规划,建设布局合理,整治旧房裸房,新民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文化特色;(6分)

2)推进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庭院美化、街道亮化工作,建有乡村公园绿地,村庄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交通、水利、通讯、电力、医疗、环卫等基础设施完备,杆线排列有序,维护情况良好;(6分)

3)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和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持续实施“家园清洁行动”,推进改水、改厨、改厕、改圈等工作,垃圾清运处理及时,无垃圾乱倒、禽畜乱跑、苍蝇乱飞、污水乱流等脏乱差现象,村庄环境整洁优美;(8分)

4)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环境质量达到省定标准,农村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无滥垦、滥伐、滥采、滥挖现象,无捕杀、销售和食用珍稀野生动物现象,无破坏生态事件。(6分)

材料审核

实地考察

 


责任编辑:金婷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