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热评 > 正文
“家长送考堵瘫马路”背后的隐忧
http://wmf.fjsen.com 2014-07-10 16:23:22 朱庭广 来源:贵州文明网    我来说两句

2014年7月8日,广东汕头金平区聿怀初级中学举行初一招生入学考试,近7000名考生前来考取名校学位。从早上开始,学校门前双向八车道的马路已被送考车辆堵塞,东西方向均无法正常通行,车龙长达1公里,蔚为壮观。由于学校课室已超负,有1000多名考生安排到附近另外一所学校进行考试。(7月9日新华网图片新闻)

新闻图片从高处俯拍,看着炎热夏日里撑着红红绿绿遮阳伞送考的家长和学校门口的汽车长龙,新闻里“蔚为壮观”这一词还用得真贴切。看着学校门口和马路被学生家长用“爱”填得满满的,这种“爱”延伸出来的壮观,看着有种被震慑住的感觉,这种震慑不是来自现场的“壮观”画面,而是这种壮观背后的“隐忧”。

送考在我的记忆中是一个令人温暖和感动的词,因为作为2000年就参加高考的我,觉得“送考”是很珍贵很稀有的。出生在贫穷西部的孩子,由于贫穷落后和教学资源的有限,同代人中只有少数人才能上初中,能上初中已经是父母最大的恩赐,更不用说送考了,享受“送考”这样待遇的只有少数官二代和富二代。此时的送考是一种奢侈品。不是说那时的父母对子女缺少关爱,而是他们的关爱的能力有限。但是作为那一代人,缺乏送考这样的优待,但是我们一路走过来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自己扛着大包小包上高中,上大学,在学习上和生活上学会了独立。

而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存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对提升素质的需求和教育资源的匮乏,使送考泛滥成灾。从小升初考试,到中考,到高考,考场内外被送考的家长挤得满满的。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管我们的孩子需不需要读名校,需不需要学钢琴,需不需要学美术,需不需要送考,我们的家长都将“爱”进行到底。爱是需要双向互动的,当爱成为单方面的行为时,爱就会演化成为一种灾难,一种负担。看着新闻图片中的送考场景,我想如果我是其中的考生,很难想象我会在那样的环境下能正常发挥。人群拥挤、交通拥堵,熙熙攘攘如赶集的考场氛围,只会更令人心情浮躁,加之背负着送考家长的期望,我想大多数考生心理难免会有负担。

送考,不光是一种爱心的表达。广州汕头7000名考生争夺名校学位,送考家长堵瘫马路的背后,有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教学资源争夺战。如果我们的教学资源分布足够均衡,在已经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国,相信不会有小学生家长挤破脑门也要送考,也不会再出现这种壮观的送考场面。(朱庭广)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