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热评 > 正文
莫要“视美不见”
http://wmf.fjsen.com 2014-07-10 16:23:06 王杨 来源:烟台文明网    我来说两句

周末,烟台日报社的记者来莱州采访,见面后,便迫不及待的拉我去拍摄新闻图片。原来他在路上看到莱州义工利用周末时间在疏导交通,感到特别温馨特别感动,想要做个报道。我感到很自豪,但同时也很感觉脸红,义工们周末疏导交通我是知道的,但平时一直关注本土新闻的我,怎么就没想到写篇报道呢!

反思一下,“视美不见”是个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时而发生不文明、不道德的事件会被持续关注、炒作,而对于正面的、阳光的、向上的各种美好,大多数人只是匆匆一瞥。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中国文化之美的一个特别体现。我很认同,既然我们痛恨的东西,为何还要去炒作、去关注、去放大呢?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直以“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为美,对于美好的,向上的各种正能量,很多现代人却“视美不见”,很值得深思。我觉得:人,不能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要善于发现身边之美。美与丑只是人在心里对外在事物、事件的感受。你心情愉悦了,说明这是美好的。 “美”是无处不在的,因为工作关系,我时常能在小城的地盘上四处奔走,有机会拍摄很多小城的山水、村居、风情的各种照片,与朋友们共享,获得赞声一片。而最能让我感动的是其他的一些“美”:乡村文明行动让村里的“四大堆”没了踪影,又绿又美的乡村环境让人心醉;村里“四德榜”上的那些道德典型一个个那么纯朴、那么鲜活,他们的事迹令人叹服,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人格之美,令人肃然起敬……。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而“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这四个方面的总括,爱“美”的人其心智必美。焦裕禄、孔繁森、朱彦夫、“微尘”、刘盛兰……,他们的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永远不会褪色。

人人心里充满美,人人做美的散播者。回家路上,一个五六岁的圆头圆脑的小男孩在爸爸的微笑注视下,把10块钱投进了行乞者的纸箱,然后笑眯眯的低头跑开。我心里微微一颤:这一瞬,好美!(王杨)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