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的生活一向节俭,几碟小菜就是他的配菜。
招呼我坐下来吃饭后,老人端起碗,嘬了一口碗边溢出来的米汤说道:“我们这一辈人,以前穷怕了,现在虽然生活条件好了点,但也不求好吃好喝,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
老人告诉我,小时候他家里穷,父亲靠裁缝手艺养家糊口,一家6口人就挤在30平方米大的一层土坯房里生活,家里最值钱的就是他爷爷留下来的碗柜。为了挣学费、贴补家用,他常常半夜就起床,和村里人一起用木板车走好几十公里的山路,到白沙拉木头,每趟都要拉上500公斤的木头返回,到家后就已是晚上7点多了。“每次到白沙,我总能听见喇叭里唱的那首‘东方红’,我就知道这时已经是凌晨5点半了。”老人望着窗外说道,这一路上,他饿了就啃几口从家里带的干粮,渴了就向老乡讨水喝,十分艰苦。
1968年,高中毕业的他被分配到昆明金沙江当兵。刚进军营,他就想着入党的事。新兵们为了能争取及早入党,都是半夜起来抢扫把打扫厕所、种菜园、喂猪,他什么都做。由于表现出色,1970年7月1日,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在部队期间,他始终谨记党员的责任和担当,各方面表现突出,收获过不少“优秀奖”。
1977年3月,他退伍回到村里当一名农技员。1979年,他又回到生产队参加了集体大生产。肯吃苦、能干的他和妻子俩人一起挣工分养家。由于吃不饱,他便从自己的口粮中拨出一大半给老人和孩子。“那时我饿怕了,现在只要让我吃饱饭,我就很满足了。”李文树说道。
午饭后,老人又把一叠材料夹在腋下,准备出门。他老伴叫住他,递给了他一把药。原来,老人在2002年7月查出胃有大病灶,做了胃全切除手术。如今,他只能靠药物来帮助消化,控制病情。他老伴抱怨道:“为了工作,他可以连命都不要。”老人却笑着告诉我,这几天村委会在给村民办农保,事情太多,得提前去做。
我又跟老人来到村委会办公室。他的办公桌上叠了2摞高高的材料,老人坐了下来,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副老花镜戴起来后就埋头工作了。村委会工作人员告诉我,老人做事认真负责,村里的大小材料都是老人整理的,包括办农保申请、每月计生报表、村务公开等材料。老人常常加班到很晚才回家,工作态度着实让人敬佩。
“我是一名党员,能为乡亲们做些实实在在的事,心里踏实,这也是我的职责。”老人脱下眼镜说,趁着他还干得动,能多做就多做,这样自己的晚年生活也更加充实,何乐而不为呢?
一个党员一面旗,无私奉献不褪色。正是因为有李文树这样的一面面旗帜,默默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践行党的宗旨,做一个党员应该做的事情,才使革命老区保持着文明向上的氛围。(湄洲日报蔡玲)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06-24永定县忠信村刘志华:15年照料患病丈夫
- 2014-06-05林春梅:十几年如一日照顾患病父亲
- 2014-04-30患病在身,他跳入急流救起落水学生
- 2014-04-16闽南人热心 帮患病轻生男子筹手术费找工作
- 2014-04-01泉州37岁患病女子东街走丢 好心人接力帮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