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宣部部长刘奇葆近日在强调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时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创建为民的工作理念,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注重实际效果、克服形式主义,着力创造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进一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使文明城市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排头兵。(中国文明网)
可以说,深化文明创建,巩固和提升创建成果,使文明城市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排头兵,必须努力做到“三优”,即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揣摩其言外深意,那就是文明城市要炼就“排头兵”,必须写好对应的“发展”、“治理”、“政府”三篇文章。诚如作家龙应台在《人在欧洲》中所言的,一座城市是否文明发达,不仅要看高楼大厦是否光洁、马路是否平整,更要看看一场三小时的暴雨之后,城市街道是“滑却不积水”还是“能用锅子捞鱼”;去看看衙门办事,是手续简单还是繁复冗长;去看看一趟公共汽车上的乘客,是否各个彬彬有礼。
其一,打造优美环境,写好发展文章,不蹈污染老路。环境美,是创建文明城市的起码要求。而一个城市的环境美不美,不仅在于与生俱来的自然禀赋,更在于对现有生态的保护力度,以及对已有污染的治理成效。不否认,过去30多年,工业化和城市化高歌猛进,我们迎来了持续高速增长的“黄金期”,堪称发展“奇迹”,但同时,我们也付出了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沉重代价:清清的河水很难见了,看到更多的只有泛着白泡、发着恶臭的黑水;城市的蓝天很难见了,看到更多的只是灰霾;近郊的青山很难见了,看到更多的只是泥土裸露、尘土飞扬的工地……
严峻的现实说明,打造优美环境,绝非只是“穿衣戴帽”,仅仅做些摆花瓶、搞美化的面上之事,当务之急也最为根本的,是刻不容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彻底走出唯GDP论的发展主义泥沼,真正走上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新路,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老路,即就是说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如是,才能从根本上确保城市环境不受人为破坏而宜居宜业。
其二,打造优良秩序,写好治理文章,寻求善治新路。秩序好,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基本内涵。一个城市的秩序好不好,具体看涉及交通、治安、维稳等多个领域,整体看实质就是社会治理问题,其关键在如何化解矛盾。长期以来,不少地方和官员对于社会矛盾,常常不是去想办及时化解,切实维护群众利益,而是抱着“摆平就是本事,搞定就是稳定”的信条,通过软硬兼施进行打压;或者无视群众诉求,击鼓传花、扯皮不清,让问题议而不决、决而不行,一拖再拖,最后为社会稳定埋下诸多隐患。这也从侧面说明了,现在很多一触即发的群体性事件中,为什么会有不少并无直接利益关系的参与者。
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这说的不是无为而治,而是要善治。对于现代社会,亦是如此。尤其利益日趋多元、矛盾集中凸显的当下,打造优良秩序,绝非是要粉饰太平,回避问题、遮掩矛盾,营造面上的和谐,而是要坚持群众路线,面对现实,畅通诉求,急民所急、忧民所忧,切实解决一个一个问题,化解一个一个矛盾,努力做到不让问题拖大、不让矛盾积深。如是善治,社会秩序才能真正实现和谐稳定。
其三,打造优质服务,写好政府文章,加快职能转变。服务好,是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标志。从世界范围看,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如何,与其政府服务密不可分。如果政府服务高效、廉洁,那么说明这个城市的文明程度高;反之,文明程度低。现实中,一些部门常常“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一些官员不作为或乱作为、权力缺位或越位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政府自身建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打造优质服务,绝非只是面上的“加减法”,事实上撤并几个机构和部门,或建一个行政服务中心、下放一些审批事项并不难,难的是政府从理念到职能的根本性转变,由审批型、建设型政府转向现代服务型政府,明确权力边界,让市场的真正归市场,政府的真正归政府。
总而言之,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归根结底是“环境、秩序、服务”的城市文明让生活更美好。只有敢于担当,勇于突破,全面深化改革,坚决不走老路,努力寻求绿色、善治、转变新路,切实写好“发展、治理、政府”三篇文章,矢志不移推进“五位一体”同步前行,文明城市“排头兵”才能真正有底气,城市因文明而更美好也才真正可期可待!(特约评论员白璐)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06-23省直机关召开省市共建省会文明城市推进会
- 2014-06-20武夷山市督查点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 2014-06-20晋江创建文明城市从群众最期盼的事做起
- 2014-06-20龙文区召开迎接省级文明城市考评工作部署会
- 2014-06-18武夷山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点评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