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高中时,学校曾建立过书法学习班。不为其他,只为在高考时能凭此加分,算是艺术生的范畴,要经过专业考试,因此分数线和报考的学校也会和普通考生有差别。笔者不才,曾算半个学霸,日后没落暂且不提,而当时则完全出于对书法的向往与兴趣报名参加。并不是想考进美术院校,成为一代书法名家,走上人生的巅峰。只是传统文化太醉人了。
而结局必然是被老师狠狠拉回来,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表示扎堆参加这种班是没有升学希望的“渣滓班”才有的行为,让我们认识到文化课的成绩才是王道。由于进行批评教育的是一位教传统文化科目的老师,这件事更是让笔者心里留下阴影,恐怕连数学教授都求不出那块阴影部分的面积。
高考年年有,年年都有人为了成绩拼个你死我活。但是随着“人才”逐渐流入社会,我们却发现,文凭大多只成了一纸空文。所谓“文化程度”,并不代表你的思想有多高尚,品德有多美,对文化的认知有多深刻,涉猎的知识面有多广多深;而是代表你为父母争了多少面子,代表报考公职、事业编的门票,代表一道一道的门槛。成功人士拿着高薪,西装革履坐在办公室,按照固定套路做着本职工作,专业技能被一天一天遗忘,文凭被压在柜子低……
这时我们不得不扪心自问,当年那些“学霸”们,霸的到底是成绩还是文化?
学子们一代一代为了成绩而战,从记事起就在学校里面听课做题。传统文化,人文情怀,只要与答题无关,都被教师和家长们统一称为“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从家长到教师奉行一条理念:分数以外,全员邪魔外道。然而学霸们如果能背出课文上所有诗句和注释,却不能体会哪怕一丝诗人的心情;能对着诗书文章侃侃而谈,却解不出教科书内不曾提及的思想内容;能精准背出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的风土人情,却不能领略此中融合了他们多少年生活中的希望与信仰——这样的学霸,真的算是学霸吗?
从小被切割得方方正正的学生们,如果没有课外生活,一直这样下去,混混沌沌,只有成绩一事,也许会安稳平淡按部就班照着前一代画好的路线一直走过一生,也不一定不幸福。但是成长的路上,一旦窥见“文化”的一角,见其森罗万象多彩斑斓,发现自己的渺小世界的广阔,让被关在考题册中的孩子情何以堪?怎能不痛心迷茫!
人可以没有极高的文凭,但不能没有文化。文化塑人,塑德,塑心,却因不能直接塑起社会地位而被忽视。笔者实不忍见“文凭”与“文化”渐行渐远、渐渐变得再不成正比,只希望人们能重新拾起曾经丢弃的珍宝。(亓丽媛)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05-28闽南师大1个宿舍出6位女学霸 考证22本又拿奖学金
- 2014-04-14厦大自主招生考试385人应考 流行词考题惊呆学霸
- 2014-04-11百日变学霸是中国式的功利性造神
- 2014-03-24数学学霸完成绝杀 厦门双十中学进军汉字听写大会全国赛
- 2014-03-07三岁诵诗廿岁进士连中三元 细数泉州古代“学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