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思想道德频道> 综合资讯 > 正文
华侨施金城:为发展家乡教育,他倾尽了30年心血
http://wmf.fjsen.com 2014-06-10 09:23:01 林剑波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如今90岁高龄的施金城,出生于安溪龙门镇山美村,4岁时旅居东南亚,12岁回乡念书。1947年,施金城出国闯荡,经过数十年打拼,成就了一番事业。

1982年,时隔30多年后,施金城再次回到了家乡。“在村子里转了一圈,村小学还是原来的旧祠堂,教室破旧不堪,当时我就有了捐资办学的想法。”施金城说。两年后,培文小学正式落成,这是施金城为家乡兴建的第一所学校。

几年后,施金城得知安溪各级学校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全县尚有2000多名小学代课教师,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突出。“青年教师的培养很重要,是关乎子孙后代的大事。”施金城再一次慷慨解囊,捐资创办了培文师范学校。建设培文师范学校时,他却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学校围墙刚建起来,有些地方影响了村道的通行,就有人晚上偷偷把围墙拆掉;遇到雨天,积水淹了道路,有村民就埋怨是学校惹的祸……

“我这不是花钱买怨气受吗?压力之下,有些沮丧。”施金城说,“后来慢慢想通了,改变村民落后的思想观念,不正是自己办教育的初衷吗?绝不能半途而废。”

投身家乡教育事业,施金城不计个人得失,有时甚至不顾自身安危。1990年1月,施金城做了心脏血管搭桥手术,术后不久,尚未康复的他就从海外打来电话,向督建人询问培文师范学校的建设情况。这一年11月,培文师范学校建成。拖着虚弱的身躯,施金城从海外赶回家乡,参加了庆祝典礼。“培文师范学校是我的心血,我得亲眼看到才行。”施金城表示。

由于种种原因,从2000年起,培文师范学校不再招收新生,接下去该怎么办?“当时,官桥、龙门两地的中学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一半以上的学生初中毕业后,没有高中可读。”施金城回忆说。最终,在他的多方奔走下,培文师范学校走上了转型之路,于2002年更名为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培文实验高级中学,与泉州师范学院联合办学。

汶川地震发生后,培文实验高级中学启动了校安工程,不少校舍需要拆除重建,学校陷入了困境。此时,85岁的施金城再次出手,挑起了重担。“钱不够了,我来想办法,一定要按一级达标中学的标准建设学校。”施金城说。

“由里到外,就连厨具和餐具,都是施先生出资赞助的。”培文实验高级中学校长陈哲恒介绍说,除了再蔼堂和蔼华体育馆,其他建筑一律没有采用有施家家族色彩的名字,这是因为施金城想带动更多的人一起投身教育慈善事业。

眼下,施金城最牵挂的还是培文实验高级中学,他想为学校再建一栋宿舍楼,并升级学校运动场,修缮综合楼。此次回乡,恰逢施金城生日,培文中学师生为他办了一场生日宴会。在宴会上,施金城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是附近村民送来的感恩牌匾,其中一块刻着“丹心系桑梓 善举播芬芳”。

“时间紧迫,我已经90岁了,希望在有生之年,这些学校都能茁壮成长。‘培文系列’学校就像我的孩子,我对它们一往情深。”施金城说,办学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不管多困难,他都会负责所有既定工程,每月按时汇款,让孩子们安心读书。

30年来,施金城先后主持兴建了培文蔼华幼儿园、培文小学、培文师范学校等6所学校,至今已累计捐赠1亿多元人民币,使2万多名安溪学子从中受益。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