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热评 > 正文
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
http://wmf.fjsen.com 2014-05-06 16:33  张晓倩 来源:萍乡文明网    我来说两句

4月18日晚,暌违两年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终于被端上电视荧屏的餐桌。一以贯之的解说词、熟悉的配乐、行云流水般的旁白和画面,都让《舌尖2》维持了上一季的精良和考究。有观众直呼“触动灵魂”,口水和泪水齐飞。(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一部美食纪录片,何以引发全民追捧与热议——个人认为这与中华饮食文化息息相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一部分,中华饮食文化一枝独秀,千百年来兢兢业业地诠释着“食在中国”的内涵,也难怪林语堂先生都说:“西方人对待吃,仅把它看成是给机器加油料,而中国人则视吃为人生至乐”。

也正是在这般追求“人生至乐”的过程中,人们收获、保存、烹饪、生产美食,并在其过程中留存和延续食物所承担的味觉记忆、饮食习俗、文化样态与家常情感。吃,从来讲究的都是吃之外的东西——《舌尖2》想告诉我们的,无非也就是这些。就像作家林东林说的:“八大菜系中的每一种,都是对我们饥饿感的一种深层满足。在吃饱的基本属性之外,还有味道的满足、地理的满足、空间的满足、心理的满足和文化的满足。地道的‘八大菜系’,不但食材、水和作料要取自当地,就连生火的柴火也要是当地的,厨师也要是当地的,唯此才能结合当地的地气和人气,弥补多重层次的饥饿。”也难怪有人看《舌尖2》看的热泪盈眶,乡愁百绕。在社会的多元化巨变与整合中,在城市繁密的楼宇森林中,在人心浮躁、车水马龙的点滴生活中,还有什么能成为人们共同的追求?唯有饮食,能唤醒我们对于自然、对于故土的深刻怀念。更何况《舌尖2》为每一个菜肴都配了一段或温馨或感人的故事:为弟弟攒学费而攀爬40米找蜂蜜的西藏林芝的小哥哥、大机器文明下传统劳作方式的逐步消匿、乡下小姑娘盼望外出打工的父母回归做鱼酱···这些满满的人文关怀,让我们看的虽是美食,感动的却是美食之外的爱与期待。

在各种化学添加剂、色素充斥着食品市场,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的今天,我们可以不追求色香味俱佳的美食,但我们却不能不吃饭,不能不关注食品的安全与健康,这一点也是《舌尖2》给我们带来的思考。片中那些真正取自大自然的食材,那些外表平淡无奇实则美味无穷的食物,带我们回归质朴与自然。还有人们运用经验和智慧巧妙的从大自然那里获得美味的佳肴后露出的幸福与满足模样,相信已深深印刻在每个人的心里。我们从舌尖带来的味觉审美,看到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与扎根故土的执着,再看到与之对应的时代变迁、物种变换,方才领悟舌尖中国的无限美好。

以情感见美食,以美食见人生,每个人满足味蕾的过程,其实都是为生计奔波的过程。《舌尖2》导演陈晓卿说:“这是一部带着敬意做的纪录片,每个人的舌尖都是一个故乡,中国有多美,我们就有多爱。”——是的,我们不仅要尊敬、热爱祖国的美食文化,更要将其传承下去——唯爱与美食,不可被辜负。(特约评论员 张晓倩)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