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亿汉在文化室
东南网5月5日龙岩讯(本网记者 李凌生)一个农村老汉,不仅痴迷文艺创作,而且自掏腰包办起了民间文艺社团,出报刊、搞演出,几十年如一日。5月5日,记者见到了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当地名人,龙岩市野果文学社社长——林亿汉。
举债办文艺的“愚汉”
林亿汉今年62岁,原名林一汉。由于他的作为比较另类且不被理解,周围的村民曾经给他取了个外号“愚汉”。
林亿汉对记者说,自己从小就非常热爱文学写作,小学时就开始在《少年报》上发表文章。然而,15岁小学毕业时,因为家庭成分原因,林亿汉失去了继续升学的机会而回家务农。他说“我一直梦想当一个文学家,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当农民。”
虽然无法继续上学,但林亿汉仍保留着爱看书的习惯。25岁那年,林亿汉参加了厦门大学在当地举办的《文艺创作》函授班,这次机缘再次点燃起他从事文艺的梦想。从此,林亿汉将所有业余时间投入到文艺的思考和创作。1980年,林亿汉加入当时的龙岩县文联,第二年,他创作的一个山歌剧在农村业余文艺汇演中获得一等奖。
第一期野果文学报
后来,单纯的文学创作已经无法满足他对文艺的狂热。为了鼓励像他一样的文学爱好者创作,为他们的作品交流提供一个平台,1988年11月,他靠踩三轮车攒钱创办了群众性文艺团体——野果文学社,出版同名刊物。1990年,他向村委会租场地建起文化室,后来又成立电影队、演出队,为农村各地群众提供“精神食粮”。
出期刊、办活动都要经费,为了支持野果文学社的运转,林亿汉不得不自掏腰包贴补这个昂贵的“业余爱好”。1997年,为了给文学社的发展提供更好地环境,他甚至专程向亲朋好友借款30万,拆了自家院子建起5层的“文化楼”,免费向群众开放。
林亿汉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不仅没有收入,还要倒贴,以致于借债。这样的行为不仅被周围许多村民认为“傻”、“愚蠢”,林亿汉的家人对此也或多或少产生了一些怨言。每当这时,林亿汉总会这样解释,“我把别人抽烟喝酒的钱拿来办文学社,把打牌打麻将的时间拿来写文章不是更有意义吗?”,他同时认为,“建设社会主义就需要这样的‘傻子’”。
林亿汉受到李克强接见
全国计生十大新闻人物
如今,野果文学社办公地点就设在林亿汉自己家中一楼大厅。走进大厅,记者立刻被挂在大厅正中墙上一幅巨大的照片吸引了。林亿汉告诉记者,2010年9月,他被评为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十大新闻人物,在北京的人民大会堂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亲切接见。
说起林亿汉与计生工作的结缘,可以追溯到1980年。
当年,中共中央发表925公开信,号召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带头实行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同时号召实行晚婚晚育。当时,林亿汉还不是党员,但他被一部宣传计生的电影深深打动,于是做通妻子的思想工作,办领了独生子女证,成为当时响应计生新政的模范典型。
后来,野果文学社蓬勃发展,当地计生部门又找到林亿汉,并与他通力合作,以文艺的形式,宣传计生国策。在全国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中,他到龙岩七县(市)近百所中学以及近百个乡村开展了计生演讲与演出。因此,早在2001年,野果文学社就被评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单位”,获得中宣部、国家人口计生委的表彰。
各种荣誉证书
文艺创作要走“群众路线”
在这个简陋的办公大厅里,记者看到林亿汉和野果文学社获得的各类奖牌、奖杯、荣誉证书多得数不清。
对于这些社会荣誉,林亿汉表示,“做这些事之前,我从来没想过要出名,只是为了追求自己的文学理想,做自己喜欢的事。”
而谈到文艺创作,林亿汉显得异常活跃。他说,他的创作宗旨有三条:一是娱乐性和趣味性,“创作不是写日记,是要给别人看的,没意思、不吸引人就没人看”;二是艺术性;三是政治性,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弘扬先进文化,与国家政策宣传相结合。他最后总结,“作品要流芳百世,一定要与时代同步,让读者产生共鸣”。
关心时政的林亿汉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有很强的共鸣。三十多年来,林亿汉写了很多故事、小说、快板、山歌、小品、诗歌等文艺作品,他认为文艺创作同样要走“群众路线”,“群众不仅文艺创作的服务对象,也是文艺创作的源泉,只有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才能创作出符合时代特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3-08-27两地警方联手帮游客找回钱包 民警自费快递寄还
- 2013-03-15福州金山一私立校校长自费请学生种树(图)
- 2013-03-05六旬老人自费上万元打造西安“最美”公厕
- 2013-03-04厦门同安农民工自费租房 为“外来娃”办免费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