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滚动新闻 > 正文
厦门年轻教师两次跨国捐骨髓 给德国华裔女童
http://wmf.fjsen.com 2014-05-05 09:23  李晓平 来源:厦门网    我来说两句

记者手记

母亲眼中的杨一林

在手术前,母亲彭大兰给杨一林带来了天鹅酥以及一些他喜欢吃的零食,可惜由于药物反应,杨一林几乎没有胃口。在北京期间,彭大兰在微信里留下了自己此行的点点滴滴,更为我们展现了真实的杨一林。

看着熟睡的儿子,彭大兰止不住泪水。她在微信中写道:“给你取名一林,就希望你能一木成林。这一刻,猛然发现,原来你已经长成一棵大树了。作为母亲,我谢谢你,因为你的善良、勇敢,你的简单朴实和坚强执着,我为你骄傲,更被你感动……”

因为工作需要,杨妈妈提前飞回厦门,她在微信里说:“儿子,你做了你认为该做的事,我只是在你做对的选择时,为你鼓掌为你加油。来北京只是为了陪伴,不能替你打针抽血,不能替你头痛背痛。生活将回到原来的轨道,我知道你将多一份牵挂,为那个远在德国的孩子。”

杨一林从北京回来,云彩虹早教中心里一周不见他的孩子们都迫不及待地跑过来抱他、亲他,一旁的杨妈妈深深觉得温馨和喜悦。她在微信中说:“看到面对孩子你发自内心的温柔和喜爱,我知道这是你最热爱的工作。你放弃了软件设计专业,心甘情愿当起超级奶爸。”

我想,此刻,再多赞美都是多余和苍白的,还有什么比母亲眼里的儿子更真实呢?采访杨一林时,恰逢不少家长过来接孩子,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关切地问:“小杨哥哥,身体怎么样了?”家长们对杨一林最多的评价就是,小杨哥哥对孩子很好,很有爱心,很耐心,很细心,孩子们都喜欢他。同事说,有的孩子上完课还粘着他,哭着不肯和爷爷奶奶回去。作为一位老师,还有什么比家长、同事的评价更客观呢?文/本报记者李晓平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