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思想道德频道> 综合资讯 > 正文
一场长达17年的爱心接力 退休老人资助贫困夫妇
http://wmf.fjsen.com 2014-04-24 11:14   来源:泉州晚报    我来说两句

退休老人为贫困夫妇送米送油14年,去世后妻子、儿媳继续,卖煤工受感召加入……

临别时,卖煤工刘逸强(左)叮嘱陈喜老人注意饮食起居。

核心提示:17年前,南安码头镇刘林村的退休老人刘炳亮得知村里有一对“五保户”老夫妇膝下无儿无女,生活贫困,便每个月给他们送去一袋50斤的米和一桶1.8升食用油;7年后,行善的“秘密”被卖煤工刘逸强发现,收入微薄的他也开始资助老夫妇;3年前,刘炳亮去世,老夫妇家也只剩下88岁的陈喜老人。然而,爱心仍在延续,刘炳亮的妻子和儿媳妇、刘逸强以及热心村民们继续守护着这位老人。

□记者陈灵 戴涵琦 实习生林书修 文/图

省吃俭用 退休工资助贫困老人

今年78岁的谢凉英是刘炳亮的妻子。记者一进她家,刚好来串门的左邻右舍便直夸谢凉英一家都是“大好人”。

原来,20年前,担任村老人协会副会长的刘炳亮在村里四处奔走时,无意间得知刘甫彬和陈喜夫妇膝下无儿女,每个月只靠领取低保金过日子,生活贫困。他便安排老人住进养老院,但老人无法适应,只住了一个多月便回家了。17年前的一天,刘炳亮找妻子商量:“能不能每个月救济一下两位老人的生活,给他们送点油和米。”

当时,刘炳亮每个月的退休金只有230多元,买一袋50斤的米和一桶1.8升的油就要70多元。“只有老伴有退休金,我偶尔卖鸡蛋贴补家用,日子过得并不宽裕。”谢凉英说,“老伴却说,‘少抽一包烟,就能省一点钱。’儿子和儿媳妇也同意了。”从此,每个月他们都会托陈喜的曾侄子刘朝阳送去一袋50斤的米和一桶1.8升食用油。直到刘甫彬去世后,才改为两个月送一次。这么多年来,无论刮风下雨从未间断。

刘炳亮去世后,妻子谢凉英继续他的善行。

传递善举 妻子接力卖煤工加入

3年前,刘炳亮去世。“他常常说,少抽点烟可以多做很多善事,我现在省着点花就可以让陈喜三餐有着落,很值得。老伴一辈子都在做善事,他去世了,善事不能断。”于是,谢凉英接过丈夫肩上的担子。“儿媳妇说,如果我也走了,她会继续给老人送油送米。”她笑着说。

本来,刘炳亮夫妇资助陈喜老人的事情一直鲜有人知,就连他们的三个女儿也是这几年才知道。可当卖煤工刘逸强10年前给刘甫彬老人送煤时,闲聊中得知刘炳亮的善举后,他深受感动,也坐不住了。“当时我就决定每年拿出点钱给彬叔,直到他去世。”刘逸强说。

爱心扩散 左邻右舍齐帮忙

刘逸强有一辆三轮摩托车用来载水泥,没活时,他便开着它爬3公里山路,来看望陈喜。“彬婶!”这天,当他出现在陈喜门前时,满头银发的老人从屋里迎了出来,热情地招呼记者一行进门。“彬婶,有没有经常吃青菜?”陈喜拨了拨头发,笑着说,“有啊,有时还能自己走下山买菜呢!”

陈喜老人的家是镇政府帮忙建设的安居房,一厅一室。“老人原来住在离这不远的‘危房’里,前年搬进了这处新家。”刘林村干部刘添福说。

“他也经常过来帮我。”在房前,陈喜老人兴奋地指着不远处正在和刘添福交谈的男子、她的邻居刘完良。“家里离镇上有点远,山路弯曲,遇到生病或者到卫生院拿药,他们都会载着我去……”“还有那几家人,平常都把自家种的菜送来给我。”说着,陈喜眼里泛起了泪光。

其实,不知不觉间,爱心接力的故事又感染了许多人。“我有一个在深圳经商的邻居,听闻他们的善举后,也加入到对陈喜的资助中,每个月汇300元到我这里,让我转交给老人。”刘添福说,这位邻居不愿意透露姓名,因为“帮助别人是很平常的事”。

责任编辑:卓志沐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