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化驿站 > 正文
北国古典的年味
http://wmf.fjsen.com 2014-04-17 17:10   来源:新华副刊    我来说两句

文/孙守名

一夜势如破竹的北风将年味呼拉拉吹到腊月三十,悠长而醇浓的中国年在北国大地正式拉开了帷幕。

腊月三十,人们悠哉游哉地穿街走巷,诉说着吉祥和祝福。十点左右,家家开始最富有年味的“过油”和“煮肉”。所谓“过油”,也就是用油炸东西,这是北国独特的项目。这天用油炸的东西花样繁多,丸子、鱼肉、莲藕、豆腐、“姜丝子”等等,每样都金灿灿、香喷喷,散发着诱人的香味。那些馋嘴的小孩子不顾大人“三令五申”必先祭奉“老天爷爷”的呵斥,一会就把每样吃了个遍。他们跳着,跑着,闹着,怀里揣着小鞭炮,手里拿着油炸的各式食品,相互攀比着,品尝着:这天成了他们人生中最为快乐无比的日子。“煮肉”,首先要把大块的肉在菜板上“过刀”,切成小块,然后将改过刀的肉块连同“排骨”放入锅内,注入凉水,锅底下是早已准备好的干柴,点上火,拉动风箱,于是,家家户户就传来了“呼嗒嗒”“呼嗒嗒”的声音……伴随着这些美妙的音律,四溢的馥郁的肉香在乡村的上空飘荡起来。那些刚刚吃得满嘴流油的孩子们便又冲到自己家的锅台前,眼巴巴地望着锅四周冒出来的充满诱惑的热气,嘴里全都湿浸浸的……

腊月三十下半晌,大人一般不再让孩子外出,一家人围坐在堂屋中间开始包制“扁食”——水饺。包水饺分工明确,有专门擀面皮的,有搅肉馅的,当然也有包制的。水饺花样做得繁多,有时包得四平八稳;有时用手捏成花边;有时图个省事,干脆两手一合,便成了馄饨类的……此外,这次包“扁食”,可以放入一些硬币,一分、二分、五分、五角、一元的均可,以祈求来年财运亨通。先要洗净,然后连同肉馅包好,这就把祝福和期待送给了吃者的嘴里心里。一阵阵鞭炮响过后,家家的扁食开始出锅,当然少不了的,先要祭祀一番,然后全家围坐在桌旁开始吃这顿丰盛的年夜饭。孩子们当然眼滴溜溜乱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自家碗里吃出有钱的便罢,即便没有,也要从大人碗里的抢来,笑嘻嘻地炫耀一番。一桌饭吃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那天伦之乐的醇美便荡漾在北国的夜色中。

守岁是传统的习俗。除夕之夜,坐以待旦,兴致勃勃,情趣盎然。等什么呢?等幸福,等财富,等爱情,等美好和温馨。春联是早已贴好了的,上联“物华天宝”,下联必当是“人杰地灵”,然后找个横披“年年丰登”。尽管有些不伦不类,谁也不去理会,只要喜庆就行。乡下人并不计较对联的工整与否,也不管传统的右上左下的贴法,顺眼、熨帖就行。家家春联红艳艳,有时还要在门上挂个通红通红的灯笼,映衬着对联,那真是妙绝。一旦贴完对联,就可以回屋守岁。现在过年电视普及,过年看着赵本山,听着王菲、周杰伦,一直到深夜方休。而在过去,守岁当是别有一番情趣。晚上,包完明天要用的“扁食”后,先要祭祀,大人们在庭院靠窗的石板摆出六个菜,燃起三柱烟,然后行大礼,主要是磕头,边磕边说,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求得家人团圆平安。一通仪式过罢,看看孩子们把喜庆的对联贴毕,然后一家人就围坐在灯前,磕着瓜子,吃着花生和红枣,开始盘算计划明年的诸般大事。离家不远处上学的,来年如何如何;外出求学的,应做何打算。求婚的事、做寿的事、春耕的事,等等,盘算得井井有条。孩子们先是听得心花怒放,后来就觉着有点厌烦和迷糊,再后来干脆就躺倒在暖暖的被窝里,在外面零零落落的鞭炮声中进入了梦乡。而大人们,照样不睡,继续商量些更加温暖的话语。两口子忙活了一年,没有时间说些知心话、暖心语,这天晚上是可以说上一个通宵的。道着歉,说着话,哪天谁得罪了谁,哪天谁还没有认错,出了远门好些天没打个电话,说着话,流着幸福的泪,有些小夫小妻还边说边做着亲昵的动作,这个年夜,在温暖中闪闪烁烁着好多美好和幸福。

这边守岁的孩子刚刚睡去,那边已是鞭炮齐鸣。孩子们赶紧爬起来,慌慌乱乱地穿好衣服,抓住昨晚准备好的鞭炮就冲出屋门。还没等大人叮嘱完,庭院里已是毕毕剥剥的炮声,汇入响声的海洋。大年初一,终于姗姗而来。

大年初一早晨这顿饭,虽说准备了整整一年,但谁家都吃得非常仓促。刚刚煮好水饺,拜年的就络绎不绝而来。这时更为有趣的事还是吃水饺,别忘了水饺里包着钱呢,你想发财吗?你想幸运吗?你想心想事成吗?你想……那么,亲爱的朋友啊,请来吃包着钱币的水饺吧!不过,要想吃到,也并非易事。于是,大人们想着法子让孩子多吃,“钱就在下一个”,下一个到底是哪一个?吃了一个没有,下一个还没有,怎么办?大人还有办法,“第一碗要剩下两三个,倒入锅中,重新盛上,一定在下一碗。”这种方法果然灵验,孩子们保不准又要吃一碗的,这顿水饺只吃得荡气回肠,趾高气扬,还有垂头丧气,孩子们实在吃急了,就把碗筷一丢,跟着拜年的大军冲出门外。

欢欢快快拜大年在乡村是一道风景线。先是,邻舍之间要拜年,串串门,说说话,吸袋烟,吃着瓜子水果,情趣着呢。接着要磕头,向长辈,凡长辈都要磕的,大奶奶,二奶奶,三爷爷,四爷爷,一路磕过去,膝盖磕疼了,口袋磕满了,笑融融,乐哈哈。磕完了本村,便随着人群去磕另一村,同姓的,只要是辈份高的,都可以享受这过年的荣耀。更有家里请了“主”的,便把几代碑位放在正屋的桌子上,门外铺满草席子,十里八乡的辈份低的都要磕,黑压压一屋子人。前面的恭恭敬敬磕下去,后面的也就象征性地装着要下跪的样子,四周是些看热闹的孩子们,那情景,终身难以忘怀……

北国的古典的年味,甜甜的,香香的,软软的,柔柔的,总要回荡在心的深处。中国年的味道,是哪儿也比不上的。她是一种传统,一种文化,一种绳结,一种民族的心魂,维系着散落在大地上的中国人。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