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化驿站 > 正文
小时候那浓浓的年味
http://wmf.fjsen.com 2014-04-16 16:39   来源:新华副刊    我来说两句

过年可以尽兴地玩。放了寒假,我们赶紧做完不太繁重的作业,抽空便和小伙伴们一起疯玩。那时候小孩特别多,哪家都是少则三四个多则六七个孩子,当时又没有电脑电视,都在外边做游戏,一粘一伙,一邀一群,开心热闹。春节期间,家里买的大一些的鞭炮要在重要的节点上燃放,我们就用父母给的一块、两块的“压岁钱”买些“小豆札”炮仗,像宝贝似的收藏着,一个一个地摘开放。正月初一早上,随着拜年队伍在各家的庭院里拣一些截捻的“哑巴”炮仗,有的还有短捻子就用柴火将其熰炸,没有捻子的就拨开一头露出火药,把两个相对着放好,先点燃一只再引着另一只,这叫“老嬷嬷嗤老头”。

元宵节是春节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常热闹。家家都要蒸面灯,在圆柱形的面团上端捏出一个小窝窝,边沿上捏出耳朵,一个耳朵代表一个月份,一共十二个。还要用面捏出龙、狗、鸡、勺子等。掀开锅看灯碗里水的多少来判断今年哪个月份雨水充足,哪个月份缺雨水。然后把这些面灯倒上豆油,用火柴杆缠上棉絮插在里面当捻子点上,按照母亲的吩咐端着面灯到外面走一走、照一照,然后把龙放到粮囤子里,意思是有仓龙引进,今年定会有好收成。把鸡放到鸡窝上,把狗放到大门口的门枕石上,把勺子放到锅上,也都各有寓意。等油着完了就可以吃掉,唯独面龙暂时不能吃,要等到二月二“龙抬头”那一天切成细丝,和面条一起煮着吃,那叫“喝龙须”。

那时候不像现在有各种花炮,我哥就土法上马给我和弟弟做烟火,把木炭和盐碾碎后用草纸卷成细筒状用手拿着燃放,啪啦啪啦炸着还冒着金星;还有“泥窝窝”,把能发光的火药装在窝头状的泥墩子里,墩在地上点着捻子向外喷溅着火花,也就是颜色单调的烟火吧。正月十五的夜晚还要甩“刷刷把子”,将用过的刷刷头燃着后甩上几甩,等燃旺了就到另一个村的村口使劲地扔出去,这叫“甩穷”,对面的村庄也如法炮制,把象征贫穷和落后的“刷刷把子”狠狠地甩过来,有时还因为还燃着了人家的麦穰垛和茅草屋而引起纠纷,大人们亲自出来调停。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