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情景有些不同,没有雪,没有烟花、也没了花灯,行政街两边的法国梧桐上挂满了节能灯管,一根根,两三尺长,往下垂着。入夜,各色的灯管依次闪亮,仿佛无数的流星,从树上争相坠落,幻化成无数彩色的流星雨。沿街边远望,街道两边组成两道流光溢彩的长河,在半空中不停地流淌。
想起小时候“上灯”的情景。我们小村位于三县交界处,属相对闭塞之地。那时村里没有电,没有电视机,也没有踩高跷、耍龙灯之类的玩意儿,元宵节显得比较冷清,唯一感到热闹、称得上娱乐的就是夜里“上灯”。
傍晚,寻一个破瓦盆,倒些柴油,把玉米芯放在里面泡几分钟,捞出后在大门口放几个,在墙头上放几个,然后依次点燃,门前、墙上立时变得明亮起来。条件好点儿的人家会在大门口挂个煤油灯,一个晚上都亮着。我们家条件有限,点不起长明灯,只好用“玉米芯灯”将就,虽然只亮几分钟,但毕竟也算红火了一把。
等门口、墙上的灯点上后,我和弟弟就轮流端着瓦盆来到田间,在父亲和三爷爷的坟头各放几个玉米芯灯,让已故的先人也亮堂一下,这既是一种祭奠,也算一种仪式,是追思,也是祈福。那时各家的坟地都在自家的自留地里,相隔较远,比较分散,圆圆的月亮还没有升上天空,所以灯火显得格外明亮。我站在那里朝四下张望,远远近近,前前后后,到处都是灯火,明明灭灭、闪闪烁烁,那种特有的氛围深深吸引着我。我那时年纪尚幼,没有太多想法,只觉得平野上一下子鲜亮、迷乱起来,十分有趣。这民间特有的习俗,这神秘的场面强烈激动着我的心,那生动的场面至今仍在眼前浮现......
现在村里富了,家家通了电,买了电视机,踩高跷、耍龙灯的习俗也已恢复,小村的夜晚不再黑暗和寂寞,变得越来越亮、越来越生动了。我已经好几年没回老家过元宵节,不知道今年的正月十五,田野里是否还会有灯光闪烁?——随着现代化日益推进,家乡的习俗也会渐渐有所改变吧?
责任编辑:金婷 |